在加拿大
星岛电邮与个人化广告铺天盖地、倒数时钟催促下单、声称“只剩最后库存”的急迫提示,黑色星期五与网购星期一的促销话术年年如是,但不少所谓“笋价”其实并非真正减价。
加拿大竞争局罕有向本地及海外商户发出警告,指“隐藏收费、虚假折扣与假稀缺”均属违法,提醒零售商切勿利用误导手法招徕买家。
竞争局在周二(25日)公布声明,直指“以编造‘原价’制造折扣”属非法行为。所谓“惯常售价”(ordinary selling price)诈骗,是指商户在大促前先行抬高标价,再以虚高“原价”减价,营造“史上低价”的错觉。竞争局表示,每年接获约4,500宗有关误导性销售的投诉,其中涉“虚报原价”的个案正显著上升。
一项于今年11月发表、由Consumers Checkbook进行的研究亦指出,25家大型零售商中,普遍存在误导性减价声称;被点名的包括Bass Pro Shops、Home Depot及Michaels。其中Michaels回应称一向遵守加拿大法规并致力为顾客提供价值,其余两方未即时回复。
多伦多执业、专责广告与消费者保障的律师Candice Kloes指出,“惯常售价”的认定并非商户自行定义,必须符合严格门槛:商品须在推出期间至少一半时间以该价或更高售出,或以该价或更高售出至少一半数量,才可标示为“原价”。违反者最高可被罚首宗1,000万元、再犯1,500万元,并须作出赔偿。
去年11月,竞争局亦就家具零售商Leon’s及其子公司The Brick涉嫌以虚高“原价”与制造假紧迫感展开调查,案件至今仍在审理中,双方表示暂无最新进展。
Queen’s University市场学教授Tandy Thomas称,“库存告急”与倒数计时正是利用消费者的“错失恐惧”(FOMO),容易触发冲动消费;而动态定价按供求与竞争对手实时调整价格,更令“紧迫感”看似真实。
York University Schulich商学院教授Grant Packard补充,法例不容许商户仅因某客户“愿付更高”而向其收更高价格,但可向“群组”提供不同优惠,只要不涉及性别、族裔或收入等受保障特征。
专家建议,消费者此刻最重要是“备好清单、设定预算、先行比价”,避免被促销节奏牵着鼻子走。
若需核实是否真折扣,可利用CamelCamelCamel等价格追踪工具,检视商品过往走势,分辨黑五“劈价”是否名副其实。竞争局亦呼吁,发现误导宣传或假急迫讯号,应透过网上平台举报,强调“提高警觉、查证主张,才能杜绝不良销售文化”。
(图:资料图片)T08
·加拿大新闻 70万人即将退休!加拿大这行业要"大爆"!大学生扎
·加拿大新闻 近半数卑诗餐厅可能关门?调查显示很多餐厅经营陷困境
·加拿大新闻 刚刚!加拿大EE最新抽分公布!分数小幅下降,1000人受邀
·加拿大新闻 公务员国企录用名单公布,留学生扎堆上岸
·加拿大新闻 卡尼刚与特朗普通话神神秘秘地不肯透露内容
·澳洲新闻 悉尼警方因骑着偷来的摩托车撞死原住民青少年而被判有罪
·澳洲新闻 澳大利亚将伊朗组织列为恐怖主义赞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