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星岛记者郭颖琳报道“这几年我没有再返过香港,亦都不敢回去。”二十出头的 Bay(化名)2019 年因参与香港反修例运动被捕,最后获法庭判无罪,其后辗转来到加拿大。
加拿大于 2021 年推出“救生艇计划”,为在香港政治动荡中寻求出路的人提供新的选择。然而,在正式申请程序之外,仍有一群因参与示威而曾被捕、被检控,甚至仍未完成司法程序的港人,被困于一道难以跨越的关口——香港警方的“无犯罪纪录证明”,俗称“良民证”。
根据香港警方数字,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 10,279 人因参与“反修例”运动被捕,当中 2,976 人已完成或正接受司法程序处理,其中 2,422 人须承担法律后果。
据资料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 10,279 人因参与“反修例”运动被捕。(路透社资料图片)
个案一:阿Bay
永居未批、护照一年后到期 “我不敢踏入中领馆”
Bay 在 2019 年曾两度被捕,一度还柙两个月,于 2020 年被法庭判予无罪;惟其后律政司提出上诉。他在等待上诉期间离港往台湾完成学业,直至 2023 年在加拿大救生艇计划下以“开放式工作签证”抵达多伦多。
他忆述,当时台湾逐步收紧港人移民政策,不少已在台居留多年的港人其定居申请皆告被拒,于是他把目标转向加拿大,希望较快获取永居,在香港以外寻得一个真正的避风港。
阿Bay 到埗三个月便找到全职工作,并于今年初递交永居申请,但至今仍不敢向香港警方申请“良民证”,他不想曝露自己的行踪。他坦言,虽然移民部指该文件并非必需,但“在绝大多数申请人都能交出的情况下”,文件缺漏仍令他深信个案存在被拒风险。
更令他焦虑的是,其护照与工作签证会于一年后同时到期;若需续领护照,便必须亲身前往中国领事馆,他低声细语道:“我不敢去,也不知道会否有安全风险。”
阿Bay在2025年10月曾出席由“香港监察”在渥太华举行的圆桌讨论会,向出席的国会议员表达担忧。(星岛记者郭颖琳摄)
两地法律分类存异 或左右申请人审批结果
加拿大联邦移民部(IRCC)回复加拿大《星岛新闻网》查询时表示,“良民证”主要用作审视申请人在加拿大法律下是否属于“刑事不受准入(criminal inadmissibility)”;若涉案行为在加拿大法律下并不构成罪行,申请人亦不会因此被视为不受准入。
曾在加国处理超过五十宗相关个案的资深移民顾问黄国为(Alfred Wong)向《星岛网》表示,由于香港与加拿大同属普通法体系,故过去社会运动中常见的控罪如非法集结、暴动、藏有攻击性武器等,其实在加拿大刑法中大多都有相应罪名,只是性质分类并不一致。
加拿大资深移民顾问黄国为。(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他举例说明,非法集结在加拿大通常属于轻罪的简易程序罪行 (summary conviction offences行),一般不影响审批移民申请;暴动罪则属可公诉罪行(indictable offence),属严重罪行,会直接影响永居申请是否受理。若涉案行为在加拿大被视为可判较重刑罚的类别,移民部往往需重新审视申请,成功率亦相对较低。
香港警方发出俗称“良民证”的无犯罪纪录证明书。(资料图片)
无良民证仍可审批 豁免机制视乎个案
移民部的回复亦表示,若申请人无法取得“良民证”,移民官可酌情接受其它证明,例如法庭纪录、宣誓书或解释信等,但强调所有豁免均属个案审批,并无统一机制。
多伦多家长会创会成员 Eric Li 近年协助过逾百名因社会运动被捕的港人申请永居。他指出,有部分从未被定罪入狱的申请人,于向香港警方申请“良民证”时仍会面对长时间拖延,甚至毫无回复。
多伦多家长会创会成员 Eric Li。(星岛记者胡智豪摄)
Eric Li 续称,虽然“良民证”被列为“非必需”,但现实是文件欠奉确实有机会被拒。他过往曾与移民部讨论能否放宽要求,但部门态度“非常坚定”,而他对此亦表示理解,“移民部始终会担心会否把对加拿大有危险的罪犯放入境”。
黄国为则强调,据他了解香港警方目前并非完全不作回复,常见的回复主要可分为三类,包括确认申请人“没有犯罪纪录”、确认“有纪录”,或表示“案件仍未决定会否提出检控”。其中第三类最为普遍,即警方仅称案件仍在处理,既无时间表,仅称仍然保留控告权利。
他指出,在处理类似个案时,他通常会主动向涉案警署查询,必要时更会直接致电负责的督察,每三个月跟进一次,他曾于九个月内查询三次仍未获回复。
他又表示,加拿大移民部一般理解申请人已尽力,只要能展示积极跟进,多数仍可在资料不齐全下获考虑豁免。他强调,关键在于向移民部清楚展示申请人从未放弃跟进。
个案二:Derek
暴动罪出狱 花逾万元准备移民文件
另一名受访者 Derek 同样身负社会运动的创伤。他于 2019 年 11 月 18 日理大冲突中被捕,其后被控暴动罪,历时三年多后才正式出狱。他透露,自己仍在狱中时已安排太太与儿子以学生签证入境加拿大,希望家人先行落脚;而他出狱后再以访客签证赴加团聚。
Derek 的太太于 2023 年年中递交永居申请,至今累计等候 23 个月仍未见结果。他苦笑道:“当时没想过要等这么久,以为最长也是大半年。”
受访者 Derek在2019年曾参与香港反修例运动被捕入狱。(星岛记者胡智豪摄)
Derek 坦言,自己身负暴动罪案底,故在申请永居身份时必须妥善处理“良民证”及相关证明。他特别聘请熟悉加拿大法律的移民律师撰写专业陈述,解释“香港政治案件”不应被加国视为同等罪行;同时委托持牌翻译员处理法庭判词、裁决书及聆讯纪录等文件,前后花费过万元加元。
他直言,幸好自己仍保留一些积蓄,否则根本难以负担相关开支。他分享,身边有不少在社会运动中被捕的朋友,因缺乏资源无法准备足够的豁免文件,最终遭移民部拒绝批出签证。
他感慨指,“香港已经不是当年的香港”,直言离港最大原因是为了孩子。他的儿子于 2019 年出生,夫妇二人难以接受现时的政治气候,更忧虑孩子需接受高度政治化的教育。
据香港警方截至今年4月底的数字,有 2,976 人完成或正接受司法程序处理,其中 2,422 人须承担法律后果。(路透社资料图片)
港人吁联邦承担人道责任 加快处理特殊个案
阿Bay多年来不敢返回香港,亦未敢再查看律政司上诉进度。他希望移民部能根据其保存的法庭文件豁免“良民证”要求,并加快处理具有政治元素的特殊个案,避免申请人因旧案纪录长期滞留审批之中。
Derek 则重申,固然感激加拿大政府以人道立场推出救生艇计划,但强调既然政府已作政治承诺,便有责任处理由制度造成的积压问题,避免港人脱离原有困境后却在当地再次陷入新的不确定。
港人救生艇计划申请永居个案审批严重积压,早前有部份申请者到首都渥太华国会山庄请愿。(星岛记者郭颖琳摄)
Derek 指出,曾被捕申请人所需准备的文件繁复,审批时间往往较一般申请人更长数月。他对 Bay 提出的“优先处理曾被捕者”持保留态度,担心会令不熟悉香港情况的加拿大民众产生误解;但同时亦认为,加拿大若自视为支持人权的国家,便应理解这群人返回香港后所面对的风险远高于其他申请者。
家长会的Eric 补充,这群特殊个案申请永居的真正困难在于文件多需由专业人士撰写,否则难以说服官员。然而专业法律意见十分昂贵,加上加拿大各省法律援助门槛极高,以安省为例,单身人士年收入需低于 22,720 加元才符合资格。对不少刚抵达的年轻港人而言,费用无疑构成重大障碍。
团体:不应因恐惧而放弃 积极行动有助提升成功率
多伦多家长会的Eric 忧虑,有不少在加拿大的港人因为恐惧自身的犯罪纪录会成为障碍而选择放弃永居申请,呼吁同样受困的人切勿受网络负面言论影响,应主动向专业人士求助,“千万不要自己乱想,亦不要道听涂说。”
他亦补充,社区中有不少愿意协助曾被捕人士的港人团体,相信许多人只是因恐惧或资讯不足而未曾求助,“我最怕的不是他们失败,而是因为资讯不足而做错决定。”
香港石壁监狱。(美联社资料图片)
资深移民顾问黄国为则建议,若涉及政治案的港人希望以人道理由申请永居,应积极参与义工或社区服务回馈加拿大社会,并妥善保存法律文件与聘请专业人士撰写解释信,这些都有助提升申请的成功率。他亦提醒申请人应持续跟进向香港警方申请良民证的进度,以证明自己已尽合理努力,不应因误信网上资讯而过早放弃。
相关报道:
救生艇/专访港人团体促联邦政府加5万H&C名额 履行人道承诺清理积压
救生艇/专访港通盟发起网上联署望收两万签名 吁移民部正视人道困境
(图:星岛记者郭颖琳、胡智豪摄、路透社、美联社)
·加拿大新闻 加拿大人发起集体诉讼起诉TikTok:用户可能获赔多少钱?
·加拿大新闻 PaulSmith&MINI广州首发,细节藏满英伦浪漫
·加拿大新闻 “67”一词为何如此流行?列治文小学又为何临时取消“67日”活
·加拿大新闻 加拿大唐人街128年制面厂月底关门,老板一句话让人泪目…
·加拿大新闻 定义“下一代油车”,全新换代威兰达15.98万起售
·汽车 安息吧艾伦·莫法特
·汽车 中心制动灯球 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