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星岛记者陈仪芬报道位于卑诗省温哥华岛邓肯(Duncan)附近考伊琴谷(Cowichan Valley)萨特拉姆(Sahtlam)的山景老墓园(Old Hillcrest Chinese Cemetery)正式被考伊琴谷区域局(CVRD)正式列为遗产名录。
这座墓园是加拿大众多历史悠久的华人墓园网络的一部分。这些墓园的背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华工华人移民血泪史,那个年代的华人遭受严重的歧视。
虽然有些墓园,例如维多利亚附近橡树湾的哈林角华人墓园 (Chinese Cemetery at Harling Point),早已获得遗产名录的认可,甚至被指定为国家历史遗址,但其他一些墓园却被遗忘,甚至完全消失。例如卑诗省新西敏市(New Westminister)内的华人墓地被铺上了水泥,并在此基础上建造了新西敏中学。
山景老墓园长期由邓肯华人社区协会(DCCA)管理,并由热心的社区志工精心维护,后人也定期前来祭拜清明和崇阳,但这次能获认遗产名录意义尤为重大。
2025年10月31日,周伟济、周戈登(Gordon Chow,周伟济儿子)、萧尧和马匀雅等人一起到山景墓园祭拜。众人敬献新鲜水果、鲜花、米酒和香烛,缅怀1945年至1968年间长眠于此的127位华人锯木厂工人和社区居民。
邓肯的山景墓园被考维坎谷地区政府正式认定为遗产地,很快还会被列入卑诗省历史遗迹名录,成为地方/区域遗产地,与省内其他5座华人墓地(包括那乃磨、甘碌市、坎伯兰、橡树湾和新西敏的华人墓地)一同入选。这不仅使墓地重回人们的记忆,也使其重新融入集体记忆。
卑诗大学专研华人文化、教育与社会公义的学者萧尧(Dr. Yao Xiao),参与并支持这项文化遗产认可。萧尧称:“华人墓园承载了许多华人的身体、精神、社群归属。许多华人不但生前历尽歧视排挤,甚至身后都未受到妥当尊重。妥善保存这些墓地,是对抹除华人存在历史的一种沉默而坚定的回应,也是向后世传递公义的信息。”
他说:“许多墓碑以中文记载祖籍或家乡,详尽至一镇一村一里。墓碑上的中文名、字、生卒年及书写样式,留下细致且不可或缺的身分资讯。这些珍贵的文化细节,不仅在加拿大主流档案中甚少得见,甚至在华裔社群内也常被忽略。”
在邓肯长大的郑素云(Wendy Jang)强调了这座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在那个华人逝世后不被允许葬于白人墓地的年代,这里成为了考伊琴谷乃至远至维多利亚地区华人逝世后的安息之地。”
这座墓园的起源要追溯到2位来自邓肯的华裔加拿大人——周华生(Wah Sing Chow)和郑忠梅(Sue Lem Bing)。他们找到希尔克雷斯特木材公司(Hillcrest Lumber Company)的老板斯通(Carlton Stone),请他为海外华人提供一处墓地。斯通同意了,并将希尔克雷斯特木材公司旧址上的9.38英亩土地转让给当地华人社区,作为华人最后的安息之地。
最终,华人社区象征性地支付了1元购买了这块土地,并完成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这座墓园最初是为希尔克雷斯特木材公司的工头苏林冰(Sue Lem Bing)而建。苏林冰去世后,墓园以1元的价格转让给了邓肯华人社区协会(Duncan Chinese Community Association)。
1945年至1968年间,墓园记录在案的墓葬共有127人,其中至少50人来自恩平,16人来自开平,13人来自台山,12人来自番禺,5人来自中山,3人来自新会(部分墓碑风化严重,无法辨认)。
94岁的武连发(Tommy Moo)曾是希尔克雷斯特木材厂的工人,也是这个邓肯华人墓园的创始成员,多年来一直照料著这座墓地。他后来搬到了低陆平原,但听到墓园被列为历史遗迹的消息非常开心。
邓肯华人社区协会的吴先生(Daniel Ng)在致科文顿谷地区委员会(CVRD)的一封支持遗产提名的信中写道:“保护和纪念老希尔克雷斯特华人墓园,通过正式认可一个边缘化群体在当地历史上的贡献,有助于促进和解。”
邓肯华人社区成员共同努力下有了这个美好成果。
华人尊会的马匀雅(Melody Yun Ya Ma)是提名该墓地申请遗产认定的发起者,她说“希望这些努力能激励当代和后代继续守护华人墓园。”
图:马匀雅提供
·加拿大新闻 留学生癌症晚期,毕业后医保失效,治疗每天烧钱$4900!
·加拿大新闻 保时捷利润暴跌99%却为何又逆势涨价
·加拿大新闻 加拿大法官加薪2.8万元的提议被联邦政府拒绝:平均年薪41.5万
·加拿大新闻 快乐需要高房价支撑?加拿大最幸福城市一般房价也很高!
·加拿大新闻 背水一战!加拿大最新预算案即将公布!首次“双账本”预算!
·中文新闻 肯塔基州飞机失事:货机在路易斯维尔国际机场附近起飞时坠毁
·中文新闻 史蒂夫·沃(Steve Waugh)猛烈抨击乔治·贝利(George Bailey):称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