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问:
某想品牌创始人称未来三到五年内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乐观估计需三年,最悲观则为五年。那么,自动驾驶汽车究竟能否实现?这是为自家品牌“打 CALL”还是真的有了技术储备?如果不能实现,满大街的自动驾驶配送车又该如何解释呢?
本周读者提问中,这个问题具有较高的解读价值。新势力汽车品牌总是能带来一些话题,品牌创始人也常常成为“话题制造机”;然而,有些话题确实显得有些离谱。实际上,自动驾驶汽车在运输市场的普及应用并不需要三到五年,目前已经有大量的无人驾驶配送车、中大型运输车、公交车和出租车在试验区域内运营,笔者所在城市也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车辆。然而,对于私家车而言,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几乎是不可能的。
让我们先来解读为何街道上已经有大量无人驾驶车辆且能够安全运营。
原因其实很简单。
正如某些新势力汽车品牌创始人所言,汽车的自动驾驶涉及的主要是三个维度——前行、后退和转向。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实现这些基本操作并不难;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车辆可以有效识别障碍物、信号灯和道路标牌,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然而,驾驶汽车并非简单的前行、后退和转向。驾驶员需要不断与诸多不确定因素进行动态交互,包括观察其他车辆的行为,判断非机动车是否有占用机动车道的意图,以及行人横穿马路的可能性等。
道路场景复杂多变,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如果车辆仅能实现简单的前行、后退和转向,将无法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然而,这些无人驾驶车辆在实际运营中确实表现稳定,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些无人驾驶车辆本身看起来就显得与众不同,人们普遍知道这种技术可能还不成熟,即使现在已经相当可靠。因此,其他车辆和行人都会主动避让。例如,笔者昨天开车时遇到一辆无人驾驶配送车,它按照标线正常行驶,但完全不考虑前方车辆的压线制动或拉链式进入规则,最终导致其他车辆不得不让行。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想抱怨也没有办法,因为无人驾驶车辆听不见,只得让行。
大家基本上都是这样,这正是现阶段无人驾驶车辆能够相对安全运行的根本原因。
然而,私家车没有明显的标识。
相信读到这里,广大汽车爱好者已经对此有了答案。私家车不会像无人驾驶车辆那样被其他车辆主动避让,因此,私家车的驾驶行为需要更加灵活变通。若完全按照交通规则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实际上并不会显著降低,因为并非所有驾驶员和行人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因此,自动驾驶汽车能否安全行驶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对非规则的驾驶或行走行为进行预判。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情感逻辑”。然而,不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其他任何科技产品,都不具备人类的情感逻辑。目前的技术无法读懂情感和人性,只有人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情感。因此,当超过3亿辆的汽车仍以人工驾驶为主,连辅助驾驶都基本不普及的情况下,完全遵守交通法规的自动驾驶汽车难以实现完全的安全驾驶。
此外,有些汽车和科技爱好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赋予机器情感。然而,这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任何具备情感的实体,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繁衍生息,资源的占有则随之而来,最直接的方式即是掠夺。任何两种智慧生物的碰撞都将是极其残酷的,判断一种生物是否具有真正智慧的关键在于其是否具备情感。如果人类制造的自动驾驶汽车或机器人具备情感,那将等同于制造出一批“铁血战士”。最终,这些“铁血战士”将导致人类的灭绝。因此,机器不可以具备情感,没有情感就无法实现安全自动驾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除非所有车辆都变成自动驾驶汽车,大家都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否则完全自动驾驶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未来三到五年内能否淘汰所有传统汽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或许私家车的无人驾驶能够在20年内达到一定水平,但最悲观的估计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
·加拿大新闻 奔驰GLC EV慕尼黑秀,能否与国产新能源一较高下
·加拿大新闻 对抗关税加拿大开始撒钱:预计魁北克铝业将获“数亿元”关税
·加拿大新闻 卑诗省长罕见站队博励治:终结临时外劳计划!年轻人失业率爆
·加拿大新闻 "她是华人,开保时捷,有钱"!多伦多华人女子惨
·加拿大新闻 BC高速公路竟然逆行 严重车祸2人死亡
·汽车 宝马IX3 Neue Klasse EV
·汽车 为现代口音购买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