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留学移民点滴记录我与洋老公团聚后的新生活



在加拿大


转载,感谢网友taozi2005年4月29日我3月8号登陆的加拿大,我是团聚移民,老公也是个瑞士移民,他住在魁北克省的小镇jonquiere,所以我也到了这里。很多华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吧,我以前也不知道,现在都不知如何正确发音,我从成都飞到北京,从北京飞到温哥华,再飞到蒙城,在蒙城住一宿,第二天转乘小飞机一个小时到机场,再坐汽车30-40分钟到这个小镇。据说只有三万人,房子大多是式样、颜色各异的独立屋,街道上人烟稀少,但环境还是不错的,特别是现在天气转暖,积雪已经消失,树木郁郁葱葱,小河流水潺潺,草坪绿草青青,HOUSE错落有致,当然有些角落还不甚整洁,没看到想象中的农场,附近也许有可是我没去找。中国人很少很少,我只听说有中国人开了个餐馆,我去吃过一次,结果几个中国厨师都在厨房里忙,所以一个中国面孔也没见上。本地人多数只会法语,可能魁北克越是小的城镇,英语就越不流行,老公的母语是德语,来加十几年已经学会了法语,英语还不如法语熟练,我的英语就是国内很多大学生那种聋子英语,我们都用蹩脚的英语交流,吵架时说不到点子上,干着急。到现在我没有朋友,不爱出门也没地方可去,已经申请了免费的法语培训班,但不知道何时来通知(据说要到8月份去了!)法语一窍不通,当然也还谈不上找工作,考驾照也不知从何入手,甚至也没什么兴趣。最方便的活动就是在家上网,因老公是做电脑生意的,所以专门为我在地下室装了台电脑。随着时光的流逝,日益感到生活单调,信息匮乏,缺乏交流、沟通,无处倾诉、咨询,苦恼与日俱增。 2005年5月1日我现在已经开始自学《从零开始学法语》,从国内带来的学习光盘。首先那个r音就发不出来,而且这个音还特别常用,怎么办哦!顺便和即将来加的朋友们交流一下带什么东西来。我是带了两个大箱子,一个背包,每个箱子规定不超过32KG,我是基本上刚好接近这个重量。内容有:四季衣服(包括送老公的衬衫)、四双鞋子,四套全棉内衣裤、两套保暖彩棉内衣裤,四双羊毛袜子,半打全棉袜子,厚薄围巾三条、皮手套一双、毛线手套两双、女士包两个、旅行提包一个,全套护肤、化妆品,,常用的中成药、抗生素如感冒药若干种、咳特灵胶囊、陈香露白露片、维C银翘片、健胃消食片、麻仁丸、眼药水、红霉素眼膏、享目护眼液、口腔溃疡散、采乐洗发液、皮炎平、皮克霜、藿香正气水、风油精、阿胶补血胶囊、乌鸡白凤丸、妇科千金片以及妇科用消炎药若干种、氟派酸、氧氟沙星、罗红霉素等常用广谱抗生素(共约一大抽屉);茶叶两盒,川菜调味包一堆,火锅底料一堆(去大城市的朋友就不用带了吧),中国特色手编工艺品一包(可以作为小礼物),眼镜,学历证书及公证件(不知道有何用),《法语》1-4册、《大学法语简明教程》、《法语语音语法一日通》、《法语TEF考试词汇》、《从零开始学法语》光盘以及英语学习书籍、学习软件若干,法汉、英汉词典、;桑姆通译汉法电子辞典;笔记本两本、歌美MP3,索尼随身听,川菜烹调书,心理咨询书,营养学,按摩学,拿破伦希尔成功学(至今没想去翻);常用的中文简体软件(D版金山词霸,金山快译,windows2000,xp,office2000,photoshop等),同一首歌HVCD十几张,游戏光盘(正版绝冬城之夜、博得之门2等,建议有志向的朋友们不要带,容易玩物丧志)。飞机上买了一条免税外烟(我不抽);。。。自以为想得挺周全,让这外国老公体会一下中国人的智慧以及中国女人的体贴(为老公的腰包着想)。万万没有想到今天听到他说我鞋子带少了,我总不能只带一堆鞋子吧?我问他难道我该后悔自己没有象他所指望的那样把每样东西都带够?没想到人家说,不要后悔了,无论如何现在后悔也没用了。。。。。。(我吐血我。。。)一深究才知道在他眼里我带的东西远远不够多,他当初移民的时候搬了40个箱子来(终于明白他现在房子里的很多古董似的东西都是他十几年前从老家带来的)。朋友们呐,你们说我是不是该把我在大陆的家当统统搬过来啊?但是即使那样也不能用一辈子啊。。。这几天老是生气,可是不能总生气啦!才来一个多月,就有了。。。 2005年5月4日论坛上有女同胞们谈到她们也即将和洋老公开始新生活,希望大家以后多交流。我老公原来是瑞士人,十几年前不知何故想到移民加拿大,外国人的思维和我们的确不同,中国移民首先是到知名的大一点的城市,而他却选择了这样一个乡村般的小镇,可能他们对城市大小、繁华程度不在乎吧!因为他也是移民,根子不在这,所以没有亲戚,只有一些生意上认识的朋友,但也不常往来,我只去做过两回客,平时难得一见,不象我们在大陆时的那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实际上他在这也很孤独,生活圈子狭窄,生活内容贫乏,亏得我是个特别能耐寂寞的人,整天一个人呆在家里,至今依然身心健康!而且,最近意外地发现怀上宝宝了,所以无论如何也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了!原来没计划这么快就要的,心想总得有段时间适应吧,和老公也要有个磨合的过程,而且首先两个人要认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看双方各方面是否已准备好,还要选较合适的季节等等。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尽管是采取了某种防范措施,这个孩子要来挡也挡不住啊!既然来了,就仓促上阵吧,躲是躲不掉的,反正都称得上高龄孕妇了,没多少时间去犹豫了,这下就只有踏踏实实做两件事,一个是把精力投入到做妈妈的准备当中去,刻苦学习孕妇知识,补充营养,调理身体,将来生一个集东西方优点之大成的混血儿,另外一个就是既然做不了别的事,最好的事情就是学语言,我有那么多书还有光盘,自己先下工夫打点基础,再和老公训练训练,等到法语班开课,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我还是要去的。等到baby出生,我法语有初级水平了,再和baby一起学:),等孩子长到一两岁,我的法语也过关了,可以找点工作干干了(但是听说工作难找,好多当地人吃救济),这样算下来,好象还是很有效率的哦,一样没耽误。但是对于如何安排申请学校学专业的问题,我还没有想好。 2005年5月5日今天又和老公开了一场口水大战。你有没有感到过用非母语吵架的痛苦?有限的词汇,贫乏的句型,却要急于表达激烈、丰富的感情和敏锐、辨证的思想!而且由于文化底蕴的不同,对我的一些有特定含义的表情和动作他通常不能心领神会,这就大大削弱了我的说服力。他经常犯基本的常识性错误和逻辑性错误,我不得不把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道理掰开来细细阐述给他,心里明明很清楚争论的东西毫无价值,可还是象犯了强迫症一样一遍一遍解释给他听,希望他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幡然醒悟。而由于他顽固的性格,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今天他忽然总结性地提出,我应该少用点花生油,说那样容易发胖,而他自认为我油用太多的唯一依据既不是凭经验也不是靠口感,而是仅仅因为,他过去从来没有买过这么多花生油!但他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他过去基本不用油。有时候用猪油。他吃煎肉、烤肉、汉堡包,他从来不做炒菜烧菜什么的(他对中国菜26种工法一无所知),蔬菜吃得很少,要么用盐水煮,然后把水倒掉,要么拌沙拉酱生吃,所以他的花生油用量完全不能成为比较的标准。我还不得不告诉他,有些菜看上去有较多的液体,他误以为是油,其实不全是油,是汤汁,是水。而且明摆着我吃了那么多油还那么苗条,他一直就那么胖,可见和吃多少花生油没关系。如果他近来体重有增加,那也是比以前吃得多的缘故。。。辩论了良久,这个问题最后还是稀里糊涂的不了了之。饮食习惯有差异这都是正常的,而且谁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按说不应该为此发生口角。可是实际上,经常不可避免地,讨论上升为争论,争论上升为争吵,争吵上升为吵闹!关于羊肉,我说做不好会有膻味,他说必须把肥的部分全部割掉。我说不必要,做好了一样好吃,肥肉还香呢。他说不割掉就有很大的膻味。我说我哥哥做的羊肉没有膻味,他说那肯定是把肥肉割掉了。我说没有割掉。他说那就会有膻味!要不就是你们放很多辣椒把膻味压住了。我说我爸爸用清水煮一样没有膻味,他说肯定有,我们从来就是把肥肉全部割掉,我妈妈就是这么做的,我说羊肉有很多做法,我相信你说的,为什么你就不能相信我说的?。。。。。。直到语句离主题越来越远。开始一段时间这样的类似争论多了,我头都晕。。。然而现在是少多了,原因是整天疲倦不堪,没有力气,顾不了那么多了。。。。。。 2005年5月6日听说几位女同胞都有和洋老公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吵架的经历,果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再说说吃这个问题,因为呕过不少气,尤其是当做饭和吃饭已成为生活的主旋律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矛盾。有的时候,我怀疑这到底是所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还是他个体和一般的差异。比如我们家常做饭,分为主食和副食,主食往往是米饭、面条、馒头(没条件做,而且肯定他咽不下去)之类,即便有些变化,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更复杂的咱也没那个本事做。变化主要在副食上,各种肉类、蔬菜的不同组合和烹饪方法。所以即便天天吃米或者天天吃面,咱也不会烦,也不能烦,烦了你就没的吃了。可是在他这里,没有这个概念,无论什么,统称为“食物”,米饭和回锅肉是一样的东西,而且不能是白米饭,而是有盐味的米饭。这就意味着,如果连着吃了几顿米饭,那就是重复,他不喜欢。这如何做到主食不重复的问题,让我十分的伤脑筋。有一天中午,我问他想吃什么,“米饭?”“NO,我不想天天吃米饭。”“面条?”“NO。”“面包?”“NO,我正餐不吃面包”。。。。“那么还有什么可吃的?”“你不是有书吗?你可以学做新的东西。”我只有回床上躺着去了,爱吃啥吃啥去。 后来,在我费了很多口舌终于让他明白主食的概念,问他还想吃什么和米、面同类的主食,他告诉我土豆。我记得小的时候我妈蒸土豆填我们的肚子,我们经常在炉膛里烤土豆加餐,现在土豆一般作为菜肴出现在餐桌上,土豆丝,土豆烧牛肉。我看他如何做这个土豆,或许充满西方特色也不一定。只见他把土豆切成块,锅里放上水,把土豆放进锅里,加一大勺带咸味的牛肉精,然后开煮。煮好了,把水倒干净,把土豆盛在盘子里,OK了。这就是他说的新东西。后来我发现事情往往如此,但凡我拿不准怎么做一样菜好,而据说他会,于是请他示范,结果做法比我这个不会做的人所能做的还要简单。一片海鱼,我琢磨着怎么做好吃,他给我示范,把鱼放平锅里油煎,表面洒一点盐、胡椒粉,行了。一只鸡,抹一点酱,撒一点粉,放进烤箱,没事了。猪肝,随便切成厚厚的块,在锅里炒啊炒半天,吃起来,外面硬硬的,里面粉粉的,告诉他应该切很薄,他说那样的话里外就都是硬的了!做菜在他手里成为最简单的事情,什么刀工,工法,什么火候,色、香、味,仿佛都是不存在的概念。 还有汤,汤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个极其丰富的品种,可以自成一个体系,汤的营养、保健功能也是家喻户晓,一般家庭每天的餐桌上也少不了一盆汤,而且我觉得汤在西餐里也是一道常见的菜。可是,他对汤似乎特别不感兴趣,说他们很少喝汤,几个月喝一次吧。说如果你天天喝汤,别人会很惊讶。说汤是世界上最简单的食物,就是水里煮不同的细碎的蔬菜,加盐,或者其他调味品,如此而已,没多大不同(逼得我把中国靓汤网搜索出来给他看)。他说绝不能让他经常喝汤,一喝汤他别的食物就吃得少了。只有很穷的人才总是喝汤填肚子。。。你要说他不爱在吃饭的时候吃稀的?每餐饭他要喝两大杯冰镇的可乐!我炖的香喷喷的排骨萝卜汤,尽管有那么多的内容,还是被他视为“汤”,不能常吃,也没见他主动喝汤。现在我也习惯了,每次把排骨用筷子夹出来放到他盘子里,我自己拿一大碗盛了单独吃喝。我做了鸡蛋西红柿汤面,原以为连汤带面的吃更有滋味,却见他看着泡在汤里的面好象不知道怎么吃,说不喜欢面里有这么多汤,并且拿来几片面包,把面汤吸出来吃掉。我无限悲哀地看着他的举动,真想 。。。然而最终我只是把他的碗端过来,把碗里的汤喝干净了,把面还给他。之后我不再做汤面,就把面放在水里加点盐煮熟了,捞出来。他习惯把几样食物分开盛在一个盘子里这样一种形式,于是我就依他的形式,在他盘子里一边放面,一边放菜,各是各,他也是分开吃。不过后来我还是忍不住改成了拌面,而且我总是拌好再端给他,就不相信他不觉得更好吃! 我以前在家也是不做饭的,全是到这来现学现做,还要照顾双方的口味,中西方的口味和胃口还是有很大差距,有时候我想还是吃得简单清淡些好,有益健康,不发胖,易消化,就怕没两天他就“潮” 得慌,毕竟喜油腻、好荤食、口味重仍然是他的主旋律。昨天我老公按照说明书做了一个菜,把猪肉切成厚片在油锅里煎熟,然后用一大块牛油还有牛奶或者奶酪什么的做了一种酱,浇在煎好的猪肉上,然后用刀叉吃得津津有味,而我只好把我那份全给了他。。。说了这么多吃,我肚子又饿了,现在我老是感觉饿的要命,据说是正常反应。。。。。。

评论
回复: 点滴记录我与洋老公团聚后的新生活点滴记录我与洋老公团聚后的新生活(2)2005年5月7日曾见到论坛上一位女士提及嫁不嫁西人的矛盾心情,担心她的加拿大男友太穷,将来生活会成问题。其实嫁还是不嫁西人,问题要从多方面考虑,经济方面只是其一,我老公也穷,我嫁给他也是看到了他其他方面的优点。还有这个问题要看你执行的什么标准,看你怎么比。我老公经营一个电脑小生意,年收入也就两万多,居然也贷款买了别墅式的房子,加地下室一共三层,把最上面一层租出去了。每个月房屋供款、房屋保险和税、电费、电话网络费是固定的主要支出,剩下的就是基本生活开销了。也能吃到足够的鸡、肉、蛋、蔬菜、水果、牛奶、面包、米饭、面条、鱼、虾、饮料、奶酪、点心等等。衣服我从国内带了不少过来,在这里就添了两三件,因为社会活动少,又不存在什么攀比,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装扮,就是简单舒适的休闲装就好,而且这里有家商店专门低价出售募捐的衣物,不嫌弃的话可以以很低的价格买到合适的衣物。护肤品添了一些(不超过20$,还是品牌货)。没有购车,因为他的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城市小我们平时又不到哪里去,所以我们基本没有交通费用。我语言不通没工作没收入,刚怀了小孩,将来小孩出生,可以领到一些儿童福利金补贴养育小孩的费用(俗称牛奶金,据说魁省每月能领到二、三百加元),以后法语过关了自己也找点事做挣点工资,这穷日子也还过得去吧!我们中国人忧患意识比较强,总觉得应该对未来的支出多一点预见,平时要注意存钱,要留有余地,我老公却似乎没有什么忧患意识,挣一个月用一个月,基本生活能应付了就不着急,早晨睡大觉,下午开几个小时店门,星期六开两小时,星期天按照上帝的规定休息,不能想象他会累死累活的去挣钱,轻松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只是简单的生活。虽然他也承认有一些存款是重要的,可是他说,没有钱怎么存呢?。。。。诚哉斯言!有的时候,其实就是如何保持内心的平衡的问题,当然这并不容易做到,如果对一些事情感到遗憾,就想想当初选择它的初衷。当我为洋老公的头脑简单、看问题不成熟而生气时,想想过去自己曾那么讨厌某些头脑复杂、肠子曲里拐弯的“成熟”的中国男人;当为眼下这种宁静、单调、简朴的生活感到些许失落时,想想过去那份长期紧张、焦虑、压抑的心情,想想自己其实早已厌倦了为挣更多的钱、存更多的钱而象牛马一样劳碌奔波、不知所终的生活。尽管失去了一些,但比较而言,我觉得还是得到了更想要的东西。 在加国生活,朋友们会有不同的感受,不过应该说在加拿大没有在国内生活压力那么大,穷人并不是那种绝对的穷困。生活费用比较低,穷人也能吃得好,小孩有儿童福利金,上小学中学也免费(我老公说不是全免费,买课本和文具还要花钱的),万一有了大病,可以免费住院医治(有了不大不小的病怎么办我就不知道了),失业了有失业保险,实在没工作没办法了还可以申请社会福利金(welfare),我老公说是这里很多一家子都领welfare,两口子领800$左右,再加上小孩的福利金以及其他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生活比我们还滋润,但我相信这不是咱们中国移民的生活目标。 2005年5月8日自从我离开家乡,来到魁北克的小镇和洋老公开始新的生活,到今天整整两个月了,尽管只是个开端,还是想小小的总结一下,我的新生活的得与失。先说“失” 1、远离了父母亲人和朋友,还有我的小猫咪。 2、吃不到各种四川美食,特别是成都满大街都是的火锅:鹅肠、黄喉、毛肚、鳝鱼。。。大城市的可以吃到吧? 3、存折上的数字不再上升,缺少了一种快感(以后会再有吧!) 4、没有了许多消费、娱乐项目:美容护肤、盲人按摩、烫发染发、请客吃饭、泡温泉、五星级影城观赏大片、逛商场采购一堆并不那么需要的东东。。。。 5、告别了多年奋斗得来的一切。再说“得” 1、拥有了爱我的洋丈夫和一个中西结合的小家,还将迎来漂亮的混血宝宝。 2、学会了做饭,中西餐都会两手(尚有巨大发展潜力)。 3、获得了一份平静、放松、愉快的心境(好久好久没有过了) 4、尽情享受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优美、祥和的生活环境。 5、开始人生新的篇章,重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2005年5月12日这两天我干成了一件大事――包饺子。本来包饺子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我是在酝酿了许久,才终于下决心尝试的。因为,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买不到饺子皮,必须自己擀,但是又没有擀面杖。最终这个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把面团切成小块后,用一个洗干净的啤酒瓶子一个一个滚压,于是基本成型,就是常常压出多边型,不好看,又慢,但是好歹可以用,饺子包出来也不难看。对于饺子馅的制作,我脑子里有一些记忆,另外搜索了一下网站,参考了一些方子,老公甚至从网上找到一个外国人提供的完整的饺子制作清单(英文版),打印出来以后,参照这份清单,去超市买了一些原料和调料,擀面杖是买不到的。肉是买的猪绞肉,蔬菜首选白菜,只是这里的白菜真不便宜,1公斤要4点几加元,买一棵不大的白菜就要5加元。我很爱吃白菜,过去小时候在西北生活,冬天没有别的蔬菜,天天顿顿白菜、豆腐,我没吃厌过,在国内,大白菜是最清贫的人家都可以吃的起的,到了这里不知何故身价却高贵了不少,我们经济不宽裕,肉可以随便吃,白菜还得计划着吃。本来也打算买韭菜,为此费了不少工夫在网上查找准确的英文名称,最后认为是chive,老公还查到了相关的图片进行确认,结果到了超市,找了许久,才在一个展示精品似的柜台上发现了所谓的韭菜,它封在一个小盒子里,样子不是我们在国内见到的那种,而是细细的葱管一样的东西(有没有搞错!),轻如鸿毛的一小把,居然要2加元,仿佛这不是拿来吃的,是用来展览的样品,或者仅仅是用来调味的。疑惑之下,只有放弃,买了一小棵白菜。回家仔细地用刀(那种长长的杀猪刀,没有咱们惯用的宽宽的菜刀)切碎,再加上葱、蒜、姜、盐、味精、鸡蛋、香油、酱油、酒、胡椒面等若干种调料,使劲地搅拌均匀了。昨天下午老公去工作了,我睡了一觉起来后,便拉开架势干了,费了几个小时,老公回来后,饺子也象模象样的出来了,煮好用大盘子盛了,吃之前先用数码相机拍了靓照,准备发给各自的家人好友。吃的时候,用酱油、醋、辣椒油调个碟子,蘸着吃,味道还是不错地!只是老公不能吃辣的。第二天,因为还剩了一点肉,就继续包饺子,只是这次我换成了胡萝卜,饺子做好,发现这次味道更好,看来胡萝卜饺子也是蛮不错的嘛,而且又便宜,以后就用它了。老公看到我做饺子的辛劳,总想帮我忙,后来就让他擀皮,皮的质量还是要的,就是太大了,包出的饺子也很大,比东北的大馅饺子还大,吃完了饺子他又主动洗碗(我心安理得地)。我本来就喜欢吃饺子,特别怀了宝宝以后,胃口不好,吃什么都不香,整天感觉饿得很,只有饺子还是比较对我胃口,我因此吃了不少,老公说,以后我可以经常做,或者一次多做一点,放冰箱里冻上,想吃了就拿出来煮。他想帮我去找找哪里有擀面杖卖,以及家庭用的蔬菜绞碎机。有了老公的大力支持,我打算以后要学做更多口味的饺子吃个够呵呵!

评论
回复: 点滴记录我与洋老公团聚后的新生活以前听说有外国夫妻之间实行AA制,AA制在中国,大概只有在同事间行得通,午饭的时候大家打平伙,吃馆子。在朋友间,则是依各自的经济实力,实力强的多买单,实力弱的少买单或不买单,大家反而容易聚在一起吃喝玩耍,其乐融融。在家人亲戚间,AA制就很不象话了,更不要说在夫妻间,相信大多数女人都很反感老公要和你AA制,除非说你嫁了个比你还穷的穷光蛋,AA制倒是对你有利些,起码不要你倒贴。不过我们女人干嘛要嫁穷光蛋?中国的老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别忙着批评我封建腐朽思想。女人嫁给男人,是和他一起生活来了,生活是什么?最基本的就是穿衣吃饭。有男士会说,现在讲男女平等,女人也要自立,不要依靠男人。可是依我之见,但凡需要解放,需要平等的,一定是事实上总是处于受压迫和不平等地位的弱势群体,从来我只听到妇女解放运动,没听到男人解放运动,只听到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没听到专门讲什么保护大老爷们合法权益。我们现在之所以讲男女平等,正是因为男女还不平等,什么时候不讲了,那男女就真正平等了。但是讲男女平等就是妇女不靠男人吃饭,老公不给老婆钱花,两个人搞AA制?切记,靠还是不靠男人,是由女人自己来选择的,我自立与否是我自己的事,你男方要有这个能力供养家庭,即使能力暂时有限,也要有这个志向和意识,而不是来一个AA制,给我讲什么男女平等,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有人想不通,既然我们是平等的,为什么不能AA制?很简单,因为你只在这件事上做到了“平等”,但是在其他方面也做到了平等吗?且不说,社会的因素造成的男女的机会和权利的不平等,甚至我认为,男女天生就是不可能平等的。男人可以在外界亡命搏杀,而女人却往往成为暴力、社会动荡的受害者,女人天生缺乏安全感。女人的寿命长,可是好的年华却不长,你年轻漂亮的时候嫁给你老公,他和你讲AA制,讲公平,等你年过40,他却很可能因为“和你在一起不快乐了”而离开你,再找个30岁的,而你想找个50岁以下的都成问题,你又得到了公平吗?生孩子,固然不是只为了男人生,也是为自己生,可是由此带给身体的苦难和损伤却是女人一个人承受的,还可能患上各种妇科杂症,结婚20年男人可以保持完好无损,而一个结了婚,生了孩子的女人却迅速贬值(别怪我说的难听),这怎么能够平等呢?一个女人在社会上的价值,或者说对于男人的价值,常常在于年龄和容颜(我不想这样可是不能否认),而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保鲜期过了,找工作和找对象都难。男人对于女人的价值是什么呢?从远古时候起,男人就必须保护女人免受饥寒交迫之苦,使女人免受伤害,给女人安全感,让她在相对安稳的环境里养儿育女,到了现代社会,男人不再需要外出打猎,而是开着汽车去上班挣钱,女人也从山洞搬到漂亮的大房子里,由外出采摘野果进化为去商场购物。如果两人能白头偕老,善始善终,那当然好了,即使不能,女人也应得到补偿。不要以为,男人给女人买单,就是女人占尽了便宜,在大多数的家庭里,女人绝不是享受者,女人的天性使她们自觉承担起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子女的义务,当家庭经济不理想时,女人出于寻求安全的本能,往往不愿意安于贫困,而是付出更多辛劳去改善家庭生活。我认为不一定强求男人要很有钱,关键是,他没钱的时候,要愿意去挣,有钱的时候,要舍得给你花。我老公的生意小,所得有限,可是他从没指望我去找工作挣钱,他自然地把养家活口看作是他的责任,而且他还时不时地给我一点零花钱,说我可能需要买一些自己用的小东西,他说,尽管不多,但总比没有好。我也欣然收下,但我总是把钱放起来,并没有乱花。有时候,我开玩笑的说,好少啊,再多点就好了,他也不生气,而是认真地说,我现在没有钱,如果我有钱,我会给你更多。我们结婚前,他到中国来看我的那段时间,我们出去吃饭、游玩什么的,都是他主动掏钱。其实我并不图他掏这个钱,这些开销以我当时的经济条件都算不了什么,我一样支付的起,但这是两码事,试想如果一个男人连这点钱都不愿意为你花,你还能指望他什么吗?

评论
回复: 点滴记录我与洋老公团聚后的新生活结婚前似乎没什么了解过程呀。不过都是小事,楼主比较幸运了,你老公还是不错的。早生贵子呀

评论
回复: 点滴记录我与洋老公团聚后的新生活生活挺和谐

 ·加拿大新闻 刘伟宏帝国百货梦碎!深扒原因:商场亏损、资金在境外、预算
·加拿大新闻 大温本周多风雨周末将迎来新一轮风暴
·加拿大新闻 万圣节天公不做美恐在风雨交加中讨要糖果
·加拿大新闻 阿尔伯塔大学学者获最高科学奖:奖励100万!华裔物理学家获奖
·加拿大新闻 民调显示:卡尔加里警察获高信任!八成市民点赞警队表现
 ·汽车 马自达 3 G25 Evolve SP VS 现代 i30N
·汽车 汽车被洪水损坏?

加拿大留学移民-加拿大

漂亮国旅签小贴士

华人网漂亮国旅签免面试签政策一直都有,只是这一尝试等了十年,漂亮国政策都在网上,只要你按照他的步奏准备,没有什么困难的,不要去猜测,更不要吓唬自己,以讹传讹。自己什么情 ...

加拿大留学移民-加拿大

中美双籍移民加拿大。

华人网全家两套护照,两套名字,应该用哪个国籍申请加国移民签比较合适?考虑到税收,移民监,改名,签证批准率等问题的话?另,枫叶卡上的国籍是否可以改? 评论 加州甜橙 说:全家两 ...

加拿大留学移民-加拿大

双护照香港转机的朋友们

华人网入境中国难道只看中国护照吗?多年前从加直达国内边境还要看护照+枫叶卡。如此推论从香港入境,是不是也类似需要中国护照+通行证?加之中国护照乃加国领馆颁发,从香港入境无枫 ...

加拿大留学移民-加拿大

双护照从海南走可不可行?

华人网59个国家人员持普通护照赴海南旅游,可从海南对外开放口岸免办签证入境,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停留30天。如果用加拿大护照去海南,然后用身份证入中国大陆,回来再从海南走。这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