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温哥华 Vancouver主席为什么喜欢住杭州?为什么中央许多重大决策都是主席在杭州酝酿作出的?



在加拿大


主席为什么喜欢住杭州?为什么中央许多重大决策都是主席在杭州酝酿作出的?除了杭州自然环境好,对警卫接待工作满意以外,据我的观察,从主席日常言谈中,他虽然没有公开表扬浙江省委领导,但对浙江的整体工作是满意的。

评论
毛主席多次来杭州,总是用大量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解放初期,浙江和全国一样,是国民党丢给我们的一个烂摊子。浙江又是人多地少的省份,不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耕作管理方法落后,而且旱灾、水灾、风灾、虫灾连年发生,粮食产量很低,全省农村有三分之一时间严重缺粮,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全国农业生产情况也很差。这对农村的稳定和新政权的巩固是个很大的问题。毛主席对此忧心忡忡。他反复对我们说,共产党打江山,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解放前浙江是个缺粮省,今天我们一定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毛主席不仅多次找省里领导了解农业生产情况,还亲自深入农村搞调查研究。1954年初的一个早晨,主席又工作了一个通宵。他说去新登看看那里的农业合作社。天刚蒙蒙亮,人们还在冬天的睡梦中,主席和我们随行人员分乘四辆轿车来到新登。下了车,我们一行又步行了三华里。那时天气很冷,路边积水结了冰,脚踩在路面冰碴子上,格格作响。主席手拿着一根竹杆,健步走在前面。路旁出现了一个自然村。我请主席戴上口罩,主席便大步进了村。这个村有十多户人家,大多姓王,村旁有一个舂米的水碓,因此名叫王家水碓村。1953年初,这个村的大多数农民自发组织了农业合作社。在村口,主席和一位老大娘拉了一会呱儿,便朝着她所指的民兵连长兼会计的王关林家走去。主席亲切地问了王关林的姓名、年龄、家庭出生和生活情况。王关林一一作了回答。接着主席又十分仔细地问了“农民是不是都是自愿入社?”、“耕牛、大型农具如何折价?”、“土地如何评产入股?”、“如何参加分红?”、“如何记工算账?”等问题。王关林说:“农民入社都是自愿的,年终分配都是按政策办的。原来有几户中农担心吃亏,不想入社,看到我们增产增收,都要求入社。”主席高兴地说:“还是组织起来好。合作社增产增收了,大家就会自愿参加。”王关林还告诉主席:“合作社成立后,社员的劲头很大,起早贪黑兴修水利,改造田地,生产很好。过去水稻亩产只有200斤,现在可达到400斤。今年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开始试种连作莰稻,这样改单季为双季,产量还可以提高,估计亩产可达600斤。”主席了解了连作莰稻插种时间与方法后说:“好,这要好好地推广。”由于主席戴了口罩,王关林没有认出眼前这位和他亲切交谈的人就是毛主席。王关林家门前人越来越多,我催主席可以回去了。主席说“不忙”。他又向大家问了农业合作社的一些情况。回答都和王关林说的差不多。主席和农民在一起交谈,互相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距离,就像久别的老农回到老家。临走时不少干部群众拥着主席送到村口。直到二十年后,王家水碓村的农民才知道,那年冬天到村里来调查合作社的大干部就是毛主席。离开王家水碓村,在回来的路上,主席对我们说:我们是个人口大国,发展农业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农业搞不好,国家工业化就是一句空话。他还说,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不能脱离的,脱离了他们是永不翻身的,那种心中没有农民的倾向和恶习要坚决克服掉。五十年代,他来杭州工作期间,还先后去过萧山、德清、绍兴东湖农场、杭州郊区等地农村,听取当地领导汇报,亲自走下农田,步入农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主席身居高位,始终保持艰苦深入的领导作风,深深激励着那个时代的广大干部。主席搞调查研究,不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他说“别人吃过的馍不香。”就是听汇报,也不要你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汇报。主席问,你回答。主席问得很具体,要求你回答得也要具体。如果具体问题回答得不清楚,主席就会说:“领导干部一定要熟悉情况,多搞调查研究。我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尤其是一把手,每年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到基层去搞调查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取得主动权。”因此,主席在浙江每到一地,要开座谈会之前,我总是事先把要求告诉参加对象。这确实是检验干部的好办法。那些平时工作作风艰苦深入的人,听到主席这个要求时感到很踏实,不管主席问什么,在他领导的那个范围内都心中有数。而平时作风浮夸的干部此时就会急得满头大汗。主席开座谈会时,一边问,一边记,还和大家一起开展讨论。还把参加人的姓名、籍贯、家庭、经历等情况都问清楚,问的内容很具体。主席平易近人,语言风趣,参加座谈的人,开始时都有点拘束,但很快气氛就活跃起来,随着主席的思路,大家的话匣子自然打开了。因此,每次座谈会主席的收获都很大。1956年初,毛主席还在杭州召集9个省委书记开会,了解农业合作的情况,将《怎样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书重编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毛主席还亲自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对一些文章写了按语。其中浙江农业合作化的七个典型材料,毛主席写了按语,向全国推广。1957年反右斗争后,党内出现了不正常现象,许多领导干部不敢讲真话,对一些明知不切实际的做法也不敢提出批评意见,大跃进的悲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幸而主席很快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扭转了错误倾向。1959年8月21日,中央办公厅通知说,主席在庐山会议结束后途经金华时要召集地、县委负责人座谈。我立即赶往金华准备迎接主席并确定地委和兰溪、永康、金华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是当日下午5时进行的。在主席专列上等候的5位地、县委负责人,个个非常紧张和激动。我告诉大家见到主席和汇报情况时要注意的事项。5点整我带他们来到主席办公车厢。这时主席已在车厢门边等候了。主席见地、县委的几位同志傻愣愣地盯着他看,就主动伸过手来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坐下后,我逐个向主席作了介绍。主席在纸上一边记,一边问每位同志年龄、籍贯,何时南下,生活是否习惯。主席平易近人的作风很快使大家紧张了半天的心情放松下来。在座谈会上主席问得最多的是农业生产问题。主席问得十分具体,开始大家回答问题有点迟迟疑疑,主席显然感到不满意,他加强语气说:“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讲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在主席的鼓励下,县委书记们讲了不少实际情况。如汇报到生产指标过高时,主席说:“指标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大话,不要吹大牛,不要光听上面那一套。”当汇报到基层干部作风时,主席严肃地指出:“千万不可高指标,放空炮,强迫命令假汇报。”当汇报到群众对公社搞一平二调、生产队办食堂有意见,大家从食堂打回去的东西,回家还要重新烧,浪费人力物力。主席又问了其他县委书记,回答都是同样情况。主席说:“群众不愿意办食堂,就应当解散。”主席还说:“集体的东西不能随意调拨,要按劳分配,等价交换,互通有无。”我把主席的谈话内容向中共浙江省委作了汇报,当时省委领导有点吃惊,没有对主席的指示进行讨论。主席还问永康县委书记马蕴山:“你们永康什么最出名?”马蕴山搔了一会头皮说:“永康五指岩生姜最出名。”主席说:“不是什么生姜最出名,而是你们永康方岩山上的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大家对主席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记忆力深为叹服。主席接着说:“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随后,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主席离开金华北上,随即又找了诸暨、萧山县委的领导了解农村和生产情况。此前,主席在庐山下来经上饶时,也召集过地、县委负责人座谈会。他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实际情况。主席回北京后不久,中央办公厅就印发了主席给全国农村生产队以上六级干部的一封信。很快,大办食堂、不切实际的生产高指标、基层干部浮夸作风等问题得到了及时制止和纠正。1960年3月14日,毛主席从江西来杭州的途中,在金华火车站下车,风尘仆仆地视察了金华双龙水电站。到了双龙水电站,主席走进厂房,仔细地察看了每个部件,当陪同的金华地委书记李学智告诉主席,发动机、水轮机是上海制造的,主席听了很高兴。主席对修这种小水电表示满意,说:“用水发电不浪费,好!”经过双龙水库时,主席指着水库说:“这种水库,既可以灌溉,又可以发电,还可以用来养鱼,也是游泳的好地方。”又说:“浙江水力资源丰富,搞水电大有前途。兴修水利造福后人,兴利除弊的作用一目了然。”

评论
在回列车的路上,经过当地驻军某炮兵连时,毛主席又下车走入营房,看了战士写的墙报,还亲切地与战士拉了一回家常。主席在调查研究时,不仅听取正面意见,还特别注重倾听不同意见,尤其是反对的意见。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搞清原因,研究对策,主席向全党发出号召,把1961年作为调查研究之年。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和全国人民一样艰苦生活,还把身边的秘书和工作人员分成三个组,分别到浙江、广东、湖南农村搞调查研究。规定每个工作组要调查一个最好的生产大队和一个最差的生产大队。田家英率领工作组到浙江。毛主席就住在杭州,并要求半个月后到广东会合,向主席汇报,然后深入调查工业。由于全党刚刚经过反右倾,大家的思想被束缚得紧紧的,要对当时人民公社、大跃进提出实事求是的批评意见是极其不容易的。尽管如此,工作组的同志向毛主席反映了真实情况,即造成农业大量减产、饿死人的原因,不是天灾,也不是阶级敌人复辟,完全是“五风”(指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对生产瞎搞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造成的。浙江杭嘉湖地区是鱼米之乡,这两年没有自然灾害,但粮食大面积减产。事实深深触动了毛主席。这次调查工作从1961年初开始一直到5月份结束。在这段时间里主席时常听取汇报,采纳工作组提的许多重要意见,并对工作组特别是田家英同志的工作表示称赞。接着主席亲自主持了两次郑州会议,在会上主席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领导责任,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原因,强调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求全党干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工作中避免再犯大的错误。主席面对困难局面,头脑十分冷静,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实事求是,及时纠正错误,统一思想,调整政策,国民经济困难的状况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主席为什么喜欢住杭州?为什么中央许多重大决策都是主席在杭州酝酿作出的?除了杭州自然环境好,对警卫接待工作满意以外,据我的观察,从主席日常言谈中,他虽然没有公开表扬浙江省委领导,但对浙江的整体工作是满意的。在当时“左”的思潮盛行、浮夸风十分严重的形势下,浙江的工作是努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头脑是比较冷静的,作风是扎实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一直是高涨的。主席在调查研究、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是可以深深感受到的。浙江提供的经验,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无疑让主席感到特别富有价值。这里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件是1957年12月17日,毛主席在杭州时,要叶子龙通知华东地区的省、市负责人舒同、曾希圣、江渭清、刘顺元、柯庆施、叶飞和周总理,阅签《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并亲自与这些同志和浙江省委的江华一起座谈。23日下午,又约江华、田家英谈浙江省委报告的修改问题。报告作了一些修改后,指示《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日报》于同年28日,以《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争取整风运动在各个战线全胜》为题,发表了报告的全文。再一件是1961年7月17日晚,毛主席在杭州人民大会堂,由省委第一书记江华等同志陪同,亲切地接见了出席浙江省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代表。两件事,都给浙江广大干部、群众极大的鼓舞与鞭策。

评论
毛泽东与杭州的几个故事主持起草宪法草案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抵达杭州,按计划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来杭,时间达80天左右,除起草宪法外,也兼顾着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事务。在南下杭州途中,他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他在杭期间,住在刘庄(现为西湖国宾馆)一号楼,办公地点在北山路84号30号楼(即葛岭山麓30号)前的平房里,系统阅读、研究、比较了中外各类宪法,为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炼出了一个适合国情的根本指导方针。宪法起草工作从1954年1月9日正式开始。1月10日,制定了宪法起草工作计划。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并中央,通报了宪法起草小组的工作计划。2月17日左右,草案初稿起草出来。随后,在毛泽东主持下,起草小组通读通改;2月24日完成“二读稿”,2月26日完成“三读稿”,3月9日拿出“四读稿”。从而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修改宪法草案,提供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稿本。3月初,毛泽东修改审定了《宪法草案初稿说明》。对于这个宪法草案初稿的每份过程稿,毛泽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字斟句酌,改了又改,批语也写了不少。毛泽东在杭主持起草宪法的办公时间,很有特点和规律,大多是从午后3点至次日早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曾这样回忆说:“起草宪法工作十分繁重和辛苦。1954年1月9日,宪法的起草工作开始运转。当时毛泽东主席住在刘庄一号楼。每天午后三点,他便带领起草小组驱车绕道西山路,穿过岳王庙,来到北山路八十四号的办公地点。当时北山路八十四号大院三十号是由主楼和平房两部分组成。主楼先前是谭震林一家居住的,谭震林调到上海后,我家搬进去了。我们让出后,毛主席就在平房里办公,宪法起草小组在主楼办公,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毛泽东在杭州主持宪法起草工作,与北京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有进展,都及时报到北京的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讨论后,再将意见反馈杭州。起草小组再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毛泽东在杭期间的饮食很简单:每餐一小碗饭、一只馒头、一盘辣椒、一盘青菜、一碟肉和一小碗汤,不准多做。1954年3月14日晚,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离杭返京。同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通过和颁布。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过程中,“西湖稿”可以说是奠定了一个基础,它不仅在宪法史中留有重重的一笔,也给美丽的杭州刻下了永恒的历史记忆。考察新登农业生产合作社从1952年起,杭州周边农村地区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作为全省试办重点的新登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省委农工部的直接领导与帮助下,在以许桂荣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典型的示范引导下,到1954年春,新登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250个,参加农户达3900户,占总农户的21.1%,从而引起了正在杭州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关注。在听取了省委负责同志关于浙江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情况,尤其是新登县许桂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过程,及其对全省农业合作运动的示范推进作用的汇报后,毛泽东对这个只有7万多人口的新登县有了较深的印象,决定抽出时间到新登去看看。1954年1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工作了一个通宵的毛泽东带着随行人员,分乘4辆轿车,在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等人的陪同下,前往新登县。在离县城约5公里的松溪桥东,毛泽东走下汽车,沿公路向县城方向走去。一路上,毛泽东时而向陪同人员了解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时而走到农田边,细细察看农作物。大约步行了3华里,路旁出现了一个自然村——王家水碓村,有10多户人家,大多姓王。毛泽东便大步进了村,来到了农业社会计王关林家。在王关林家,毛泽东先是询问了王关林的姓名、年龄、家庭出身和生活情况,接着询问村庄的村名、户数、田亩数及村民成分构成等。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毛泽东问起了有关农业合作社的问题:“农民是不是都是自愿入社?”“耕牛、大型农具如何折价?”“土地如何评产入股?”“如何参加分红?”“如何记工算账?”王关林说:“农民入社都是自愿的,年终分配都是按政策办的。原来有几户中农担心吃亏,不想入社,看到我们增产增收,都要求入社。”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还是组织起来好。合作社增产增收了,大家就会自愿参加。”王关林还介绍说:“合作社成立后,社员的劲头很大,起早贪黑兴修水利,改造田地,生产很好。过去水稻亩产只有200斤,现在可以达到400斤。今年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开始试种连作水稻,这样改单季为双季,产量还可以提高,估计亩产可以达到600斤。”毛泽东称赞道:“好,这要好好地推广。”王关林家门前的人越来越多,毛泽东便又向大家问起了农业合作社的一些情况。回答都和王关林说的差不多。临走时,群众拥着毛泽东送到村口。在回杭州的途中,他对随行的人员说:“我们是个人口大国,发展农业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农业搞不好,国家工业化就是一句空话。……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不能脱离的,脱离了他们是永不翻身的,那种心中没有农民的倾向和恶习要坚决克服掉。”毛泽东考察新登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消息传开后,极大地鼓舞了杭州市和浙江省的干部群众,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视察钱塘江堤毛泽东在杭主持起草宪法草案期间,非常关心钱塘江流域的防洪抗险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1954年1月下旬的一天,他对机要秘书叶子龙和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说,要去看钱塘江。王芳当时以为毛泽东要去观潮,就说了句,“现在不是看潮的时候”,毛泽东即说,“不是看潮,是去看江堤。”王芳立即让杭州市公安局局长易成铸去调查勘察选好地段。钱塘江水系是浙江的母亲河,其支流布满了半个浙江,上游为新安江,中游为富春江,下游为钱塘江、杭州湾。然而,由于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1949年杭州解放时,钱塘江干流的防洪设施较少(建德、富阳、桐庐县县治所在地和杭州市区筑有部分堤防),且陈旧破败,两岸农田经常遭受洪涝灾害。据记载,1950年夏秋,钱塘江流域普降大雨,萧山受涝16万亩,富阳受淹10万亩;钱塘江水一度冲破杭州一堡外沙老堤,决口12处,淹农田300亩、房屋70间。1951年夏,全市被淹农田41万亩,冲毁水利设施434处,堤塘决口11处,倒塌房屋400多间,淹死6人。1952年,全市被淹农田41万亩,冲毁水利设施617处,倒塌房屋150多间,淹死10人。1953年,全市被淹农田8万亩,冲毁水利设施763处,倒塌房屋30多间,淹死6人。第二天下午,毛泽东一行驱车前往。车子沿杭沪公路过杭州七堡后,在靠钱塘江堤六七十米的地方停下来。这段堤坝由石块筑成,长方形的石块与石块之间用特制的铁条扣住。当时的天气比较冷,风很大,毛泽东穿了件大衣,健步走上江堤,沿坝堤步行了一里多路。遵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关指示,杭州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地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治江围涂。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培修、加固、新建海塘和江堤1400公里,围涂60多万亩,特别是建成了钱塘江两岸的高标准防洪海塘170多公里(包括500年一遇的主城区海塘),从而确保了钱塘江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奠定了杭州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评论
视察小营巷从1956年1月起,在中共中央号召下,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以“除四害、讲卫生”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这一运动对改变城乡脏乱环境和不卫生习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及移风易俗和社会进步都起了重大作用。杭州在爱国卫生运动中积极行动,涌现了小营巷居民区等一批卫生模范单位。1958年1月5日,在主持召开第二次杭州会议后,即将离开杭州前夕,毛泽东在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吴宪等的陪同下,来到了上城区小营巷居民区。小营巷是杭州的历史街区,当时有617户、1783名居民。解放前,这里垃圾成堆,蚊蝇孳生,疾病流行。解放后,小营巷居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清洁卫生工作,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消灭了疟疾、白喉等传染性疾病,而且办起了托儿所、红十字站,修建了小营公园,绿化美化环境,使“讲卫生、爱清洁”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956年,小营巷被评上了杭州市卫生模范单位。走进小营巷给毛泽东的第一感觉,就是街头巷尾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没有垃圾纸屑,也很少有痰迹;在擦洗得很干净的大门上,贴着写有“清洁”的红纸条。毛泽东心情很舒畅,先后走进61号墙门、56号墙门、42号墙门。在61号墙门,毛泽东问:“这里住了几户人家?”时任小营巷居委会卫生委员程瑜回答:“10户。”毛泽东回头问大家:“你们这里有没有苍蝇?有没有蚊子?”“没有苍蝇。”“也很少有蚊子。”大伙儿七嘴八舌地回答。毛主席来到小营巷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毛泽东身边。毛泽东一边向大家挥手致意,一边慢慢地向前走。在56号墙门,毛泽东看到居民的客厅、卧室窗明几净,箱笼、板壁、盆盆罐罐都擦得锃亮,屋子角落看不到蜘蛛网,连窗格子上也摸不到灰尘。在天井里,一字排开三只大水缸,每只缸上都盖着一个木盖子。他走到一只缸前,揭开一个缸盖,仔细地看着。站在旁边的程瑜赶紧向毛泽东解释:“这是天雨水。”毛泽东指着水缸中游来游去的鱼好奇地问:“为什么养鱼?”程瑜回答:“鱼吃孑孓。”蚊子最喜欢在天雨水里繁殖孑孓,居民们就想出了在水缸里养鱼的办法。毛泽东听了程瑜的回答,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很好,可以推广。”接着,毛泽东又走进了42号墙门,走访了教师胡澄章家和军属居素吾家。此刻,小营巷的男女老少都到巷子里来了。毛泽东一在大门口出现,人群中立刻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毛主席好!毛主席好!”毛泽东在大家的簇拥下,来到车边。这时,毛泽东看到人群中有一位胡须雪白的老人伸着手,想和他握手,可是总挤不到前面来。毛泽东立刻向前两步,握住了老人的手。那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车子开动了,毛泽东在车中向居民们挥手告别。毛泽东视察小营巷,极大地鼓舞了杭州人民“消灭四害、卫生防病”的积极性,推动和促进了全市爱国卫生运动和“学小营、赶小营”的“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的深入发展,在全国也引起热烈的反响。视察浙江省农科所毛泽东在1958年1月5日视察了小营巷之后,紧接着视察了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农科所)。毛泽东一进农科所的试验大楼,就注意到了走廊上摆着的一部淡绿色的双轮双铧犁。他马上弯下腰来仔细察看,边看边问农科所的所长楼宇光:“这是不是你们改进的双轮双铧犁?”楼宇光说:“是的”。双轮双铧犁,是当时国内正在推广的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新式农具,引进后,在北方推广很快,但由于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适应水田使用的缺点,因此在南方各地很难推广。浙江省农场农具管理局和浙江省农科所经过研究,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三处重要的改进,试用后效果较好。半个多月前,周恩来视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即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对此,毛泽东很感兴趣,想亲自看一看农科所改进后的双轮双铧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要发展,必须尽快改变以前那种原始劳作的生产方式,改良农具,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使用双轮双铧犁,就是为了对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把农业引上现代化、机械化的轨道上。看完这部双轮双铧犁,毛泽东走进会议室,和蔼地要楼宇光一同坐下谈谈农科所的情况。楼宇光把农科所的研究工作向毛泽东作了简要汇报。毛泽东问:“你们有没有进行农具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只结合做了一些。”楼宇光如实地告诉毛泽东。毛泽东接着用商量的口吻说:“要做研究工作,你们设立一个专门部门来进行农具研究工作好不好?”楼宇光忙说:“好的。”毛泽东指着楼宇光,笑着问浙江省委副书记吴宪:“他是同意了,你赞成不赞成?”吴宪说:“赞成。”毛泽东高兴地说:“那好,你们就向省委提个建议吧!”离开会议室,毛泽东来到大楼前面的试验田。在试验田的东边,有几个工人正在忙着准备用双轮双铧犁为毛泽东作耕地表演。工人张有根牵动一下牛绳,两条耕牛拉着双轮双铧犁开始耕地。毛泽东跟着张有根,聚精会神地察看着双轮双铧犁翻过的深灰色的土壤。耕到地边,毛泽东问张有根:“用双轮双铧犁比用旧式木犁省力吧?”“省力。比起旧式木犁来,还容易操作。”张有根告诉毛泽东。毛泽东转过脸来问大家:“我行吗?”边问边准备去扶犁。他要亲自试一试,亲自体验一下改进后的双轮双铧犁在南方这种黏性土壤上耕作起来,到底是不是比旧式木犁省力。他手扶着双轮双铧犁开始耕地。他很内行,那扶犁赶牛的架势,俨然一副老把式的样子,犁过的地既不深也不浅,耕出来的田沟很直。40多米的田块,没多久就到了田头。他放下犁,又关切地询问了农科所职工的生活情况。毛泽东要走了,他再一次同职工们热情地握手。浙江省农科所之行,令他很满意,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在全党、全国开展一场技术革命的信心。而浙江省农科所,也随着形势的发展,扩建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评论
毛泽东在杭州写作的诗词选《五律·看山》《七绝·五云山》(1955年)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七绝·五云山》(1955年)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七绝·观潮》(1957年9月)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莫干山》(1955年)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第二故乡”人民的深切思念——缅怀毛泽东留在杭州的千秋功业

  ·生活百科 笔记本电脑电源线上的USB有什么用?
·生活百科 交换方式讨论

温哥华 Vancouver-加拿大

这种像栗子的东西是什么?

华人网这种像栗子的东西好像不是栗子,我尝了一口,发苦。街上经常见到,落得满地都是。 评论 [FONT=宋体] [/FONT] 超赞 赏 反馈:森林之歌 N NONADAGuest 0$(VIP ) 2011-11-12#2 回复: 这种像栗子的东西 ...

温哥华 Vancouver-加拿大

原来联合早报也是大外宣

华人网评论 意见不保证正确,但感受保证真实 超赞 赏 反馈:chong.ca 0.01 密 密林深处 9$(VIP 0,#106) 1,6932022-08-14#2 有钱能使鬼推磨,媒体人也是人,给他们钱,让他们做什么都可以。 评论 Dayday- ...

温哥华 Vancouver-加拿大

王局太太太NB了

华人网强烈推荐! 评论 意见不保证正确,但感受保证真实 超赞 赏 反馈:happyhappy2019, 荣耀, tony 和 3 其他人 0.03 L LINDA 论坛 0$(VIP 0,#437) 4272022-05-22#2 谢谢分享! 评论 Dayday-up 说:强烈推荐!点击展 ...

温哥华 Vancouver-加拿大

求助急: 税务局付款

华人网刚才网上提交怎么出现付款的链接,我就到银行网站付,可是在GRA amount owing下面有一个Account number 9 位数的是指自己的SIN号吗?急 评论 不好意思,搞定了。 评论 搞定了就分享一下啊。 ...

温哥华 Vancouver-加拿大

想买笔记本电脑

华人网现在用的事联想thinkpad,I-5处理器,内存小,启动多个程序的时候慢,尤其是用微软的软件的时候。看到ACER I-7处理器的电脑在百斯百上一千出头儿,心里痒痒,想在网上下单,去高贵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