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蒙特利尔 Montreal几个人才



在加拿大


陈秀万编辑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先进技术研究院卫星导航与遥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中文名 陈秀万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职 业 教授目录1 简介2 教育背景3 研究方向4 所教课程5 主要科研项目6 主要社会经历7 学术科研成果简介编辑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科研项目编辑(1)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IS的洪水预报遥感信息模型研究”(1995.01-1995.12)(2)攀枝花市重大科技项目“空间信息系统(SIS)促进攀枝花市资源持续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1995.10-1998.0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IS的洪旱灾害遥感信息模型研究”(1996.10-1998.12)(4)中韩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空间信息系统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1997.01-1999.12)(5)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攀枝花市仁和区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示范”(1997.09-1999.12)(6)教育部回国人员科技资助项目“山区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方法研究”(1998.09-1999.12)(7)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遥感科技信息数据库建立及其共享”(1999.01-2000.12)(8)863计划项目“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发展动态及我国的对策研究”(1999.10-2000.12)(9)国家科技基础项目“中国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的建设”(1999.12-2000.12)(10)国际科技合作基础项目“GIS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2000.01-2000.12)(11)国防科研项目“提高卫星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处理技术”(2000.10-2001.06)(12)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利用遥感与GIS建立中国西部干旱区水土资源管理系统”(2001.04-2004.12)(13)中意国际合作研究项目“Definition of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Flood Risk Planning, Monitoring and Real Time Forecasting”(2001.06-2003.12)(14)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参与欧盟GALILEO计划的对策研究”(2001.07-2002.02)(15)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项目“Pilot project on integrated land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central Asia arid area by using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2001.07-2003.12)(16)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项目“援外资料管理系统建设”(2001.11-2002.06)(17)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环境背景数据库建设与服务”专题(2002.01-2002.12)(18)中韩合作项目“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OpenGIS component software”(2002.01-2002.12)(19)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空间信息与电子地图标准及共享规范”(2002.01-2002.12)(20)中韩政府间科技合作“空间信息技术开发”(2002.01-2004.12)(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流域洪水预报遥感信息模型试验研究”(2002.01-2004.12)(22)863计划项目“新疆兵团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网络计算机(NC)应用示范”(2003.01-2003.12)(23)863计划项目“提高卫星空间分辨率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研究”(2003.04-2004.03)(24)中韩合作项目“Pilot Project on Integrated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Arid Areas Using RS and Open GIS Component” (2003.05-2003.12)(25)四川省交通厅项目“四川省内河航运航道及船舶航行三维可视系统”(2004.01-2005.12)(26)国土资源部项目“国家级开发区预警预测系统建设”(2004.01-2006.12)(27)中韩合作项目“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atellite Imagery Information” (2004.05-2004.12)(28)中韩合作项目“Multi-Mode Urban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Embedded GIS”(2004.05-2004.12)(29)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863)“兼容软件接收机的研制及其在ITS中的应用(2004AA133020)”(2004.10-2005.12)(30)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沱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损失评估信息系统”(2005.01-2005.12)(31)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科研合作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卫星定位接收机关键技术及其芯片化设计和应用研究”(2005.01-2006.12)(32)国防科工委北斗系统民用市场开发与产业化专项项目“卫星导航应用论证平台”(2005.01-2009.12)(33)中韩合作项目“Development of traff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tpegML”(2005.08-2006.01)(34)国务院信息办软课题“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进展及其应用研究”(2005.10-2006.03)(35)国家海洋局“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项目“WY02区块海岛、海岸带遥感调查与研究”(2006.01-2008.12)(36)国防科工委北斗系统民用市场开发与产业化专项项目“移动应急位置服务规则”(2006.03-2008.03)(37)教育部专项项目“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2007.10-2009.09)主要社会经历编辑1995-1998年,曾主持北京大学-攀枝花市政府科技合作计划重大项目“空间信息系统促进攀枝花市资源持续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当地政府十多个部门参与了项目实施,其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作为范例分别写入了提交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的中国国家报告。1996-1998年,先后在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空间信息技术中心和日本千叶大学环境遥感中心做访问学者,开展遥感、GIS领域合作研究。启动中韩空间信息技术合作项目,并已持续合作超过10年。1998年,开始致力于在北京大学建立和发展卫星导航定位(GNSS)学科,开设《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方法》课程,并参与组织并积极开展中欧GALILEO计划合作的对策研究与合作项目的策划。1998-2001年,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NRSCC)兼职,先后兼任NRSCC业务发展与国际合作研究室主任、国际空间信息技术培训研究院(IISIT)秘书处主任,参与组织编制国家“十五”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计划,组织、参与“高性能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中欧GALILEO合作计划”、中德“煤火遥感监测”等大型国际国内计划,在1999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三次特别大会(UNISPACE III)受派做中国国家(技术)报告。2002年,负责启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IISIT“国际空间科学与信息技术青少年培养计划”即“朝阳(MorningSun)计划”。2003年,受学校委派开始协助“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选址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的相关协调工作。2004年,开始组织参与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IDC)筹建和管理,推动先后启动“中国信息主管培养计划”即“精鹰(SuperEagle)计划”、“中国之星”(ChinaStar)数字中国平台研发计划、《数字中国发展报告》(年度白皮书)、“为新(Wiser)研究基金”等。2005年,会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承担国防科工委北斗系统民用市场开发与产业化专项项目“卫星导航应用论证平台”,受国防科工委委托,协助开展该专项项目的管理工作。2006年,受教育部指派,与北京邮电大学牵头组织教育部16所直属高校联合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任务、开展GNSS前沿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并筹备组建了“高校GNSS联合研究组(GUG)”。2007年负责申请并参与成功组织第303次香山科学会议“‘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从科学到行动”。2007年成功争取教育部专项项目“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CEON)建设”立项并负责组织实施,推动CEON卫星导航产业化基地(与北京合众思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航空遥感产业化基地(与中国贵州航空集团公司合作)的筹建和持续发展。学术科研成果编辑至2007年,已先后主持、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863”计划、国际合作和国防科研项目以及部门与地方项目等在内的各类项目四十余项,出版了《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遥感与GIS技术应用研究》、《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等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会议发表的主要论文近百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组织开发了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市县级水土资源管理系统、兼容软件接收机、“应急通”终端、应急预案及管理系统等软件。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二十多名。先进技术研究院卫星导航与遥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评论
杨乐院士忆华老二三事2010-11-08 | 911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穷苦人家。40岁喜得贵子的父亲用箩筐把他扣住,据说这样可以“生根”,容易养活,并取名罗庚。其中,“罗”取自箩筐的“箩”去了“竹”字头,“庚”与“根”读音接近(梁羽生语)。华罗庚是卓越的数学家、坚定的爱国者、杰出的教育家,虽然他是数学界的奇才,但是他留给后人的财富却无法用数学来计算。今年,适逢华罗庚诞辰一百周年,曾经受华罗庚熏陶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把当年与华老接触的二三事娓娓道来,表达了对华老的深深缅怀和敬佩之情。“早在故乡江苏南通读中学时,便听说过传奇式的数学家华罗庚。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张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旧报纸,上面有一长篇文章,介绍华罗庚的经历和故事,把他和陈寅恪并列为清华大学两位最具有特色的教授。”杨乐回忆,“我见到华老始于考入北京大学,之后因为工作和学习能够有机会跟华老接触。”1956年9月,杨乐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当时,实数、极限、函数连续性等十分严谨的叙述与相关理论,让许多同学遇到障碍,感到困难。甚至那些中学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对自己是否适合学习数学也产生了怀疑,专业思想产生了动摇。这时数学力学系请来华罗庚给同学们作报告,在报告里华老鼓励同学们要随时发现问题,并努力思考。他举例说,在街上看见一辆汽车牌照的数字,那么就可以问它是不是素数,或者它正好是几个素数的平方和或立方和。简单、直接、新颖的学习方法一下子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给杨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962年杨乐从北大毕业,考入数学所成为熊庆来先生的研究生。当时华老是数学所所长,熊先生是函数论研究室的主任。那时熊先生已经年逾古稀,半身不遂,极少来所。华先生刚五十出头,经常上班,他约其研究生谈话的时候有时也会叫上熊先生的研究生,于是这段时间杨乐与华老的接触稍有增多。“那时候条件很艰苦,一般的研究人员都是六个人挤在一个十多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但华老的办公室是普通办公室三倍多。”杨乐说,“现在华老的办公桌还在数学院陈列室,在二楼的阅览室还有他的书。”“那时数学所是五层大楼,他在四层,412办公室,正好在楼层的中间。”杨乐继续说,“他的办公室是长方形的,在东南角放着他的办公桌、椅子和书架,在西侧放着沙发和茶几,能够与来访者讨论。”就在这个办公室里,华罗庚多次给学生们上讨论班,并强调打好基础的重要性。重视“三高”,即高等分析、高等代数与高等几何。还要研究生们认真研读蒂奇马什(E.C.Titchmarsh)的函数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当时中国内地的数学家,由于近20年的闭关锁国,在国际数学界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欧美一些著名大学的图书馆里,也没有什么大陆数学家撰写的著作。“但是华老是个例外。”杨乐说,“我到欧美一些国家访问的时候,许多大学图书馆里都有他的英文版的《堆垒素数论》和《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在国外谈起华老时,许多学者都知道他的名字与工作,杨乐讲起曾经发生的两件事。1979年秋天,杨乐在康奈尔大学访问时,一次在数学系的走廊里,一位系里的教授问他:你认识华罗庚吗?这位教授说:20世纪40年代末,华在伊利诺伊大学担任教授时,他是那里的学生。并且让杨乐回国后向华转达诚挚的问候。无独有偶,1980年2月,杨乐在德国访问。闲谈中,德国专家提出如果授予一位中国数学家荣誉博士,谁最合适?杨乐回答说:自然是华罗庚。他们皆表示同意。“学术交流对数学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华老对此十分重视,并提出要和同行专家、高手进行交流。他常说,弄斧必到班门。”杨乐说。华老当时在世界数学界的影响力国内无人企及,即使现在,后人看待华老的时候都难以望其项背。但是,他这种勇于展示自我的魄力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杨乐在采访中还兴致勃勃地讲到了华老与陈省身先生曾称杨乐为师弟的事情。时间回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之后华老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杨乐也有了很多机会与华老接触。1977年初,杨乐和张广厚的科研工作得到新华社与全国各大报纸报道后,一次华老向他和张广厚说:“当时,我在黑龙江推广优选法,因病住进哈尔滨医院。医生和护士问我,报上刊载的杨乐和张广厚是不是你的学生?我说不是,他们是我的师弟,我们有相同的老师熊庆来。”另一次是在1988年9月,陈省身先生请杨乐在南开数学所作学术演讲,并亲自主持与作介绍。介绍中他也特别提到“杨乐教授是我的师弟”。“能为华老和陈先生这两位伟大的数学家认作师弟,这是我无比的荣誉。”杨乐说。1930年,华罗庚被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庆来教授赏识,并在1931年开始在清华大学工作。鉴于华罗庚的卓越成就,由助理员不断破格提升为助教、讲师、教授。正是由于熊庆来的慧眼识金,华罗庚才能迈进清华的大门,并在这里学习、研究,奠定了通往数学王国的康庄大道。因此熊庆来虽然没有真正成为华罗庚的老师,但是华罗庚对这位带领他进入数学殿堂的老师充满着无限的敬重。“研究生那时候,华老找学生们谈话,到最后,他总是谦虚地对我们说:你们是熊先生的研究生,我的话作为参考,你们要听从熊先生的安排。”杨乐回忆。1969年2月,熊老受“文革”浩劫的摧残逝世,华先生得知此消息时遗体已运抵火葬场。华老急忙赶到那里,翻遍盖尸布,才找到熊老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到1978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熊先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人民日报》发表了消息,他才大声恸哭,并写了《哭迪师》:恶莫恶于除根计,痛莫痛于不敢啼,尸体已入焚化间,谁是?翻遍盖面布,方得见遗容一面,骨架一层皮。往事滚滚来,如是又依稀……往事休提起,且喜今朝四凶歼灭,万方欢喜。党报已有定评,学生已有后起,苟有英灵在,可以安息矣!(潘希)转自 《科学时报》 2010年11月4日​相关新闻访中国经济史学专家吴承明 2011年12月28日脚勤 脑勤 笔勤的费孝通 2011年12月27日大师钟开莱 2011年12月14日金岳霖的那些事儿 2011年12月08日缅怀我师张景哲 2011年12月08日作为文艺理论家的钱钟书 2011年12月07日《神曲》译者田德望 2011年12月06日发现李庄:梁思成林徽因的小城旧事 2011年12月02日钱穆与老北平的文化世界 2011年12月01日侯伯宇: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 2011年11月30日资中筠:“八十后资深愤青” 2011年11月30日谈耶顿夫人对贺麟哲学兴趣的启发 2011年11月29日吴景超的工业发展观 2011年11月28日《刘文典年谱》的怀疑与发现 2011年11月25日怀念出版人陈羽纶 2011年11月25日陈寅恪: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2011年11月23日刘文典:一代名士才高狂傲 2011年11月23日晚年吴宓的“鲁迅阅读” 2011年11月21日常沙娜——“敦煌之花”优雅绽放 2011年11月18日马国馨:一代大师杨宽麟 2011年11月14日朱光亚:鲜为人知的“核”心 2011年11月10日知者乐,仁者寿——为赵宝煦先生九十寿辰作 2011年11月08日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的开创人 2011年11月03日“一个人的法学院”——追忆何美欢教授 2011年11月03日百岁学者卞慧新 2011年10月31日孙宝传:负重致远科技缘 老骥伏枥寄传媒 2011年10月27日吴承明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2011年10月26日十年磨一剑,高山仰止情——回顾《夏鼐日记》整理工作 2011年10月21日呜呼先生,燃巨烛之人——读《燃灯者:忆周辅成》 2011年10月18日王浩和他的朋友们 2011年10月13日金岳霖笔下的朋友们 2011年10月12日周泽华——从西南联大走出的金属切削专家 2011年09月30日黄绍湘:学术研究要耐得住寂寞 2011年09月28日一堂没有上完的课——追忆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美欢 2011年09月28日金岳霖:我是个“哲学动物” 2011年09月27日记音发音天赋近代第一人高华年教授 2011年09月21日蒋南翔: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011年09月05日清华老人何兆武:不敢乐观也不敢悲观 2011年09月02日同仁中学校长张旭光 2011年08月29日陈梦家的“新月之蚀” 2011年08月17日陈宝瑜:生命之光 献于教育 2011年08月10日邓稼先:遗爱千秋 2011年08月05日梁启超:识“时务”者为俊杰 2011年08月04日从济南走出的史学家陆懋德 2011年08月02日马启伟:马约翰次子 新中国排球先驱 2011年07月27日金岳霖的教育理念 2011年07月26日杨绛:坐在人生的边上 2011年07月13日俭朴杨绛:捐600万助学家里不装修 2011年07月13日陈岱孙:从清华园到哈佛 2011年07月01日祁天民:为新疆哈密教育奠定基础 2011年06月24日建筑大师杨廷宝与辽宁总站大楼 2011年06月16日梁思成:让世界认识中国 2011年06月15日何兆武先生其人 2011年05月30日陈荣:清华赋予前进的行囊 2011年05月13日追记著名女科学家陆士嘉 2011年04月28日邱勇:用激情点燃多彩的清华人生 2011年04月13日胡事民:我从事了最适合的工作 2011年04月13日郑泉水:力学牛人的追梦人生 2011年04月13日给排水专家曾昭堃先生访谈——从国防科研到民生治水 不变唯有奉献心 2011年04月08日郭黛姮:心向古建筑 2011年03月25日扬州籍历史学家汪籛 2011年03月18日《孤帆远影:陈岱孙的1900—1952》出版 2011年03月11日冯秉铨:愿得英才三千数 春蚕丝尽方长眠 2011年03月04日梁启超的全文明视野与世界眼光 2011年02月24日姜亮夫谈为学“四戒” 2011年02月18日“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78载爱情路 2011年02月12日王国维“境界”的西学来源 2011年02月10日“百科全书”潘光旦 2011年01月12日纪念刘达先生诞辰百年:言传身教秉铎声 火尽薪传不了情 2011年01月05日王黎明:核燃料专用设备的攻关人 2010年12月30日徐銤:他把毕生都献给了快堆 2010年12月30日费孝通先生的“最后一重山” 2010年12月21日景荣春:扩展三尺讲台的宽度 2010年12月20日钱锺书致方志彤英文信两通 2010年12月20日华罗庚长子忆父亲生前经历 2010年12月15日钱锺书研究与中西文化借镜 2010年12月14日作为教育家的冯友兰开始引起学界重视 2010年12月09日华罗庚——“文凭只能作为参考” 2010年12月09日今天,怎么纪念钱钟书? 2010年12月08日《纪念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文集》发布 2010年12月08日梁方仲的学术贡献——他为中国经济史研究奠基 2010年12月07日俞平伯:被批判的红学家 2010年12月06日刘曾复:生理学和京剧“一肩挑” 2010年12月03日梅贻琦后人讲述事业和生活上的梅贻琦 2010年12月03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下) 2010年12月01日从《江村经济》到《乡土中国》——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上) 2010年12月01日柯召:天才数学家的艺术之境 2010年11月22日陈荣秋:从计划调度员到管理学家 2010年11月17日追忆恩师华罗庚 2010年11月15日胡和平:追求卓越的数学家华罗庚 2010年11月15日费孝通的后半生:从著名“右派”到学术泰斗 2010年11月12日费孝通:“人可以通过社会而不死” 20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的“架子”——华罗庚百年诞辰纪念 2010年11月12日纪念费孝通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2010年11月11日《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从事应用数学事业的点滴回忆 2010年11月11日赵俪生那一代学人的历史命运 2010年11月09日罗哲文:创抵达罗布泊湖心最长者记录 2010年11月05日“只要你爬上去,我就很愉快”——追忆当年采访华罗庚 2010年11月04日潘光旦:没有右腿的“右派” 2010年10月29日钱学森,最大梦想是科学 2010年10月29日刘光文:新中国水文事业的一座丰碑 2010年10月29日刘光文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河海大学隆重举行 2010年10月29日探索真与善:张岱年的学术人生 2010年10月28日马志明院士撰文:华老与中国数学会 2010年10月22日何美欢——“她是法学界的白求恩” 2010年10月19日丁夏畦院士撰文:深切怀念华罗庚先生 2010年10月18日罗香林:客家君子赤子心 2010年10月15日俞平伯先生印象记 2010年10月15日石钟慈院士撰文纪念华罗庚:华先生教我学计算数学 2010年10月14日永远铭记张明觉教授 2010年10月13日智慧凝聚 光芒绽放——方锦清在网络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创新 2010年10月12日丘成桐:传奇中的传奇 2010年10月08日华罗庚对中国数学科学事业的贡献 2010年09月30日一代宗师徐舜寿 怀揣航空报国志向 2010年09月29日像华罗庚一样为科学进步和国家发展奋斗 2010年09月28日最后的大师叶企孙 2010年09月27日夏培肃院士撰文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2010年09月27日地震学家郑联达:毕生求索攀科学险峰 2010年09月21日父亲赵俪生是我的活字典 2010年09月19日徐銤,45年坚分享到

评论
http://www.tsinghua.org.cn/publish/alumni/4000359/10056726.html

评论
丘成桐:传奇中的传奇2010-10-08 | 1378《纽约时报》给了他一个称谓:数学皇帝。​ 在大众眼里,数学家是个聪明、怪异,令人敬而远之的群体。可过去几年,一个著名的猜想让数学和数学家一度成为媒体与大众的宠儿,同时也造就了两个传奇人物——佩雷尔曼与哈密尔顿。 自从2003年宣布证明了庞加莱猜想以后,佩雷尔曼基本上与世隔绝。他拒绝了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拒绝了克雷研究所的百万奖金,把自己关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一个破旧的公寓里,退出数学圈,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他却渴望得到哈密尔顿,那位瑞奇流之父的关注和肯定。除了拒绝,近两年来他只对媒体说过一句话:那一百万美金分配不公,应该有哈密尔顿的一半,因为他的贡献丝毫不低于他佩雷尔曼。 尽管性格与佩雷尔曼截然不同,但哈密尔顿也是个奇人,他特立独行,宁肯去海里冲浪,去自己的庄园里骑马,也不会花时间去读别人的文章,更少赞誉他人。他一切公式都要自己思考,自己推导,从不随波逐流。 我曾想,也许哈密尔顿一句肯定便足以令佩雷尔曼冲出他的那个离群索居的小屋,重归数学研究,这或许可以改变数学发展的历史。可是, 任凭世间的喧嚣和争议,哈密尔顿至今依然我行我素,惜字如金。 2008年8月底,在哈佛大学科学中心举行的几何分析与物理前沿学术会议上,还是这个惜字如金、让佩雷尔曼翘首以盼的哈密尔顿,却在滔滔不绝地夸赞着一个人,一个也许当今世上唯一能够让他如此佩服的数学家,这就是丘成桐。正是由于丘成桐的鼓励,他才走上了用他发明的瑞奇流来解决庞加莱猜想的道路。一个小时里,他从丘成桐与李伟光合作的一篇关于哈纳克不等式的论文讲起,介绍了这篇文章在他研究瑞奇流过程中,以及在解决庞加莱猜想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推出了其他几个有趣的应用。最后他总结道:这只是丘成桐一篇文章的影响,丘可是有三四百篇文章呢! 这是丘成桐60岁生日庆祝会。当今超弦理论与几何分析的领袖人物几乎悉数到会,整整7天的大会,每天8个演讲,为听众们徐徐展开了当今几何与物理的宏大画面。演讲者们在演讲开始时都会表达他们对丘成桐的敬仰之情,感谢他对他们研究的影响,这包括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威滕,指标定理创始人辛格这些数学物理学界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的确,当今数学家中,若论研究之广、学生之众、影响之大,很少有人能出丘成桐之右。也许只有《纽约时报》对他的称谓最能概括他对整个数学界的影响:数学皇帝。他不仅领导创立了几何分析这个数学中最活跃的主流领域,还在理论物理、代数几何、计算机图形学、控制理论等等研究方向都有极为重要的贡献。1987年,当丘成桐受聘哈佛大学任教的时候,当代著名数学物理学家、当时的哈佛数学系系主任加菲说:丘成桐对数学物理而言,就像是文艺复兴中的达·芬奇,为我们的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2009年3月,姚期智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为丘成桐举办的沃尔夫奖庆祝晚宴上发言,一向严肃的他总结了科学研究的几种境界:首先是以研究谋生,其次是做出了一些影响某个研究领域的工作,再者是开辟了某个研究方向,而科学研究至高无上的境界是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如牛顿和爱因斯坦,那是一种我们梦寐以求的神仙般的境界。他说:丘成桐的研究和影响就达到了这神仙般的境界。 丘成桐最广为人知的工作当属卡拉比猜想和正质量猜想的解决,这些工作毫无疑问会载入科学史册,他为此获得了无数的大奖。可是,作为数学家我们都知道,也如哈密尔顿所言,这只是他那三四百篇文章中的一部分。可以说,从那三四百篇中,随便抽出几篇,都是极为重要的。如著名的斯华资引理的证明,短短五页纸就将许多数学家耗尽心血的研究提升到一般的流形上,举重若轻,可谓数学研究的化境。这还不提他证明或参与证明的弗兰克猜想、镜猜想、史密斯猜想、稳定丛的厄米特—爱因斯坦猜想等等。今年3月,他还以应用数学研究的杰出成果,与诺贝尔奖得主高锟一起,获得了全美亚裔优秀工程师最高奖,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来电祝贺。 物理学家们为了把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物理理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统一起来而建立了超弦理论,这种全新的理论认为大自然除了我们看得见的四维时空,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六维卡拉比—丘空间,主宰着我们看得到的世间一切变化。这个神秘的空间可以把广漠如宇宙,微小至粒子的运行规律统一到一组方程式中。这是爱因斯坦后半生的梦想,也是几代物理学家毕生追逐的圣杯。以丘成桐和卡拉比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便是超弦理论的灵魂。这些理论已经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数学公式,我有幸参与证明了其中的几个,每每感慨于卡拉比—丘那令人叹为观止的魔力,把陈—赛蒙斯,杨—密尔斯等重要的数学与物理理论出神入化地联系在了一起。 丘成桐似乎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近年来他致力于中国数学的发展,四处奔走捐资,在内地和港台领导创建了五个数学中心。数不清的数学家和学生们在这些中心里研究学习,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优秀的数学家。他设立了丘成桐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奖,鼓励创新,希望尽快为中国培养出超一流的研究人才。 他经历了少有的艰难,少年丧父,穷困的生活都没有压倒他,却造就了他不屈不挠的个性。19岁大学还没有毕业就来到美国,10年后便神话般地创建了几何分析的数学王朝。人人都说,这样一个人应该是个天才,只有天才才能创造如此传奇中的传奇。可他又很普通,与所有数学家一样,喜欢谈天说地聊历史,聊政治,谈美女,谈武侠。他是一个慈父、严师,对太太无限尊重,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一边研究数学深思熟虑,一边赋诗作词信手拈来。他为人耿直,敢讲真话,令不少人头疼。他崇拜刘邦,佩服他屡败屡战,终于一战而成就大汉朝四百年江山。他也是这样对待生活和研究,遇到困难百折不挠。如果说他有什么格外与众不同,那就是他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气。文如其人,读一个数学家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性格。丘成桐如果没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就不可能做出如此大气磅礴的文章。他的天才和他的普通一起创造了一个令中国人自豪的神话,他是一个传奇中的传奇。 (本文作者刘克峰,世界著名青年数学家。1965年出生于河南开封,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浙江大学数学中心执行主任)转自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8日​

评论
​ 纪念文章​学术报告珍贵图片媒体追踪视频​ 纪念文章(胡国定、张伟平、吴文俊、谷超豪 、杨 乐、张恭庆 、葛墨林、龙以明)​ 南开复分析年小记-庆祝南开数学所创建二十周年 —— 杨 乐  南开数学研究所创建已届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 1991-1992 学年是其复分析年,我受委托主持学术工作,与南开数学所有较多联系。现将复分析年的情况简记如下,以志庆祝。​ 1988 年秋天,我在天津、北京两次见到陈省身先生,他两次均提出,希望我在南开数学所举办一个学术年,以复分析为主题,他还建议在复分析年里可以举办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纪念熊庆来先生。熊先生是我国数学界的先驱,专长为复分析。 1926 年熊先生应聘到清华大学创办数学系,担任系主任与教授。陈先生在三十年代初则是该系第一位研究生。 1937 年熊先生离开清华大学,返回家乡云南,出任云南大学校长。陈先生在抗战期间由欧洲学成返国,也到昆明担任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 当时,我一方面感到陈先生的提议很好,可是另一个方面担心自己在北京已为所长等行政琐务牵累,恐无力在一学年中再分身兼顾天津的学术活动,所以未敢贸然应允。 1990 年 4 月,我在美国 Notre Dame 大学举行的学术会议上遇到陈省身先生时,他再次提出举办南开复分析年的倡议。我感到对陈先生的美意不能再予推辞,遂初步商定 1991-1992 学年为南开复分析年。 1990 年 11 月,我们开始筹备复分析年的工作,商讨了复分析年的主要学术领域,活动内容以及邀请国内外复分析学者等有关事宜。 1991 年 9 月,南开复分析年正式开始。在九月和十月里,我们组织了四个研讨会。他们分别以复动力系统、值分布论、拟共形映照和几何函数论为主题,每个研讨会历时一周至十天。由于研讨会规模不大,时间充裕,而且要求充分开展讨论,学术气氛活跃,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年轻人觉得受益很多。 1992 年 3 月至 6 月,我们开始了复分析年的第二阶段。一方面开设了四门复分析课程: Riemann 曲面、拟共形映照、复动力系统和值分布论,欢迎国内复分析方面的研究生来听讲。另一方面,约请了国内外许多复分析学者来南开数学所访问和演讲。 6 月 19 日 至 22 日,作为复分析年的高潮,我们举办了国际复分析会议。国内外的七十位学者在南开聚会,举行了四天的学术报告,其中包括陈省身教授与 F.Gehring 教授十分精彩的大会报告。这次会议用以纪念熊庆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他旅居法国的次子熊秉明先生和在北京工作的四子熊秉群先生也应邀赴会。 南开复分析年除了获得陈省身先生的支持,南开数学所的胡国定、周性伟与黄湘洲先生也一直十分关心,做了许多工作以保障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北大张顺燕教授与南开李新宝先生则承担了大量琐细而繁杂的具体工作。 南开复分析年与国际复分析会议获得了海内外学者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参与。下列学者都远道来天津参加了讲学与其他活动: A.Baernstein, B.V.Bojarski, S.S.Chern, R.L.Devaney, D.Drasin, M.Essen, P.C.Fenton, G.Frank, P.M.Gauthier, F.W.Gehring, J.Kotus, J.Langley, P.Lappan, C.McMullen, D.Minda, M.Ohtsuka, Lee A.Rubel, M.Shishikura, H.M.Srivastava, Y.C.Wong, J.-M.Wu, C.C.Yang 等。我国在海外的学者胡森、谭蕾等也参加了学术活动。 参加南开复分析与国际复分析会议的国内学者为数众多。他们当中有:庄圻泰、余家荣、路见可、卫念祖、胡克、李忠、任福尧、何成奇、赖万才、吕以辇、林伟、方爱农、张顺燕、姚壁芸、陈怀惠、张玉林、顾永兴、宋国栋、陈纪修、仪洪勋、庞学诚等。王跃飞、伍胜健、乔建永、尹永成等当 时还是 博士生,在学术年的交流与活动中,获得了许多教益。 这次学术年与国际会议文集随后问世。虽然该文集只表达了当时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的一部分,然而它为复分析研究与南开数学所记录下了一页。 南开数学所由 陈省身 先生缔造,在近二十年时间里他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自 1972 年中美坚冰被打破,尼克松访华后, 陈 先生于当年秋天即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访问,作学术演讲介绍 Atiyah-Singer 指标定理,在以后访问的演讲中介绍丘 成桐 教授关于 Calabi 猜想的工作。改革开放后, 陈 先生提议与举办了一系列的双微会议,提议与促成了在国内培养青年人才的数学暑期学校,提议与促成了青年学者赴美深造的项目。特别是南开数学所,始 终是陈 先生关注的中心。 努力培养青年人才,使我国数学研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将是对南开数学所最好的庆祝,也是对 陈省身 先生最好的纪念。​

评论
这么长的文章,很难看完

评论
还以为要说家园里的几位人才。

评论
狗屁

  ·生活百科 coles太骗人了
·澳洲新闻 政府将开辟新护照快速办理通道 额外收费100

蒙特利尔 Montreal-加拿大

今天捐款50$

华人网数目不多,聊表心意。明年4月报完税还能拿回来10$ 评论 西葡那些事儿 (2011)意大利中北部之旅 (2009)美东四城记(波、纽、华、费)(2010)墨西哥城都市游 (2012)邮轮入门级-巴哈马 (2016) 超 ...

蒙特利尔 Montreal-加拿大

经济每况愈下的直观表现

华人网原来一家说西班牙语的家庭,父母带三个女儿,每两个礼拜,就会有一个礼拜四到我们店里喝五个milk shake或者 smoothie。。。今年渐渐的,变成了两个小咖啡和三个奶昔给孩子,然后,又 ...